臺積電發言人高孟華,在發給彭博社的詢問郵件中如此宣稱。隨后,臺積電就趕在美國商務部給出的最后期限之前,將庫存、客戶訂單等數據發了過去。
根據11月8日的最新消息,臨近美國商務部的最后期限之際,臺積電經過多次改口后,最終選擇于美方劃定的“自愿提供數據”截止日(美國東部時間11月8日)前,“卡點”將數據問卷回傳美商務部方面。
自9月起,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就開始向全球晶圓代工企業“要數據”。
“如果企業不愿意提交,我們的(政策)工具箱里還有其他方法能讓他們把數據交給我們。”——吉娜·雷蒙多
“有興趣的企業”,可以“自愿”上繳。雖然措辭粗看挺客氣。但是這番話還有后半句,“如果企業不愿意提交,我們的(政策)工具箱里還有其他方法能讓他們把數據交給我們。”
給不給數據,臺積電曾經反復“橫跳”。
起初,針對美商務部命令式的要求,臺積電起先做出了決不妥協的姿態,對外宣稱“不會泄露客戶的機密資料”。但隨后(10月初),又表示在“審慎考慮后”,將會在截止日期(美國東部時間11月8日)前把相關資料提交給美國。
今年初,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市場份額圖。由此可見,臺積電的選擇,具有極強的標志性
由于此表態引發了外界的一片質疑,指責臺積電“屈服于美國無理要求”“已向美商務部妥協”聲音不絕于耳。有鑒于,可能是為了安撫外界以及利益可能由此受到損害的客戶們,10月25日上午,臺積電特別就“決定上交數據”一事做出回應,宣稱:沒有,也不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供機密數據。
至上周日(11月7日),中國臺灣省的主要晶圓代工企業,如臺積電、聯電、日月光、環球晶等23家企業與機構,都按照美國商務部要求“交卷”。但根據臺媒的說法,臺積電是在上述23家中,“回答最明確”的。除了美商務部要求的“每項(芯片代工)產品的三個最大客戶,每個客戶的產品銷售額占比”外,臺積電甚至列出了過去兩年內,車規級芯片相關營收占比分別約4%和3%的客戶數據。
不得不說,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其“下跪”的姿態可謂非常之徹底。
然而就在臺積電“下跪”之時,韓國企業卻還試圖討價還價。
臺積電下跪之時,三星還在“死撐”,盡管能“撐”到什么時候,并不好說
也就是上周日,韓國財政部表示,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等韓國科技企業正準備“自愿”向美方提交部分半導體資料,并一直在就提交數據的范圍與美國進行談判。
根據計劃,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文勝煜也將于9日至11日期間訪美,預計會談及此事。想必韓國晶圓廠會在“截止日”過后的數天里繼續“掙扎”。
雖然最后多半還會向美商務部提交一份大致的報告,區別無非是少點什么內容而已。
回過頭來,談一下美國商務部的要求。此事需要分為兩面來看。
首先,就事論事而言,美國商務部的脅迫“上繳數據”,并不能被視為具體針對誰的措施。實際上,這更像是吉娜·雷蒙多等,因為無法限期完成拜登總統“改善芯片供應鏈”的KPI,不得已而搞的非常措施。
雷蒙多部長女士要數據的直接意圖,無非有二:或者在于弄清楚問題的癥結,并提出改進“意見”;或者是干脆在給大老板拜登提交述職報告時,能夠有針對性地甩鍋。
脅迫全球晶圓廠交數據的直接原因,其實是拜登下的KPI考核。但既然上繳了數據……
然而,此舉會引起中國科技企業,乃至于全球電子消費、車企的恐慌,也絕非出于各家的敏感過渡。因為美國商務部要求上繳的數據,由26個主題組成,其中包括庫存、訂單和銷售數據,從“日常”信息到高度戰略性領域的問題,如產能增長計劃、每種產品的前三名客戶以及這三名客戶在產品銷售中占了多少。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包含了全球客戶在晶圓工廠的多數需求明細,雖然只要其需求量在單一晶圓代工企業內名列前三。但考慮到全球芯片供應的實際狀況,其中必然有大量的中國科技企業的信息。
而這也就為美國商務部后續發動“更加有針對性的打擊行動”,提供了非常精確的標靶。
世界都沒有忘記過這位的所作所為,而且他在2024年很可能卷土重來
所以,在這里可以毫不夸張地講,這樣的要求一旦執行,那么就等于是給全球的芯片供應鏈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試想,一旦美國政府決定利用拿到的信息肆意妄為(特朗普時期,全世界都領教過),又將掀起什么樣的驚濤駭浪?
今年5月,公社的科技類公號C次元,曾在《芯片荒,一場純粹的人禍》一文中,談過中國企業應聯合整個芯片產業,去建立一些不受美國影響的“局部領域”的問題。如今,半年已經過去,危機愈演愈烈,而美國卻開始乘火打劫……
整個芯片產業界,是時候開始考慮這個“局部領域”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