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國內智能汽車賽道吸金近1000億元(約957億元),涉及超過50起融資事件,覆蓋領域包括整車、芯片、雷達,及自動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等領域。(文末附國內智能汽車及自動駕駛投資一覽表)
總結幾個趨勢來看,
1、整車依然是吸金主力,即便是過了造車風口期,依然魅力不減。非但如此,上半年互聯網大廠造車也正在成為一道新的風景線,以百度、小米為漩渦的中心,正在卷起新一輪造車風暴。
2、芯片是今年的投資熱點,其中最受追捧的企業就是地平線。受益于國內智能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國產化供應商替代正在成為趨勢,地平線借勢東風得到了飛速發展,大有當年寧德時代的勢頭,本土企業或將再出現一家與國際零部件巨頭平起平坐的企業。
3、在高階自動駕駛的背景下,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成為必不可少的傳感器。2021年被稱為激光雷達上車元年,資本市場投資熱情不減。
4、中國市場ADAS的滲透率正在快速增長,是否智能已經成為了汽車產品的核心賣點之一。與此同時,高階自動駕駛技術也在快速落地,核心布局企業也正在尋求商業化實現??梢灶A計,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仍將是未來資本追逐熱點,只是目前這一領域略顯擁擠,尚需大浪淘沙。
5、Robotaxi被認為是自動駕駛賽道最有價值的商業模式,但同時也面臨著最高的技術要求和最大的落地難度。目前,賽道企業正在通過擴大車輛規模、開啟造車模式,來尋求技術落地。
01
整車:第二梯隊奮起直追
細分各個領域吸金情況來看,整車依然是占比最大的部分,達到485.5億元,接近整體融資比例一半,涉及的企業包括:恒大汽車、零跑汽車、Polestar極星、哪吒汽車和小鵬汽車。
其中,恒大汽車和小鵬汽車均為上市公司,前者為增資,后者則因港股二次上市融資。
恒大汽車在今年1月發布公告稱,與六名投資者分別簽訂認購協議,以每股27.3港元定向增發共9.52億股新股,占公司擴大后總股數的9.75%,共籌集26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
如果按照造車邏輯,恒大汽車也走到量產的關鍵時間點。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恒大汽車一口氣亮相從恒馳1到恒馳9的九款車型,并計劃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
按照此前規劃,恒大汽車計劃于2021年底-2022年初實現大批量投產,目前正在籌建體驗中心和銷售中心。260億港元能否保障恒大汽車順利交付,我們再繼續觀察恒大造車下半年進展。
在汽車中概股集體回歸的背景下,小鵬汽車捷足先登,7月7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成為港交所智能電動車第一股,募資總額為14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16.2億元)。
按照2021年Q1財報數據,截至當時,小鵬汽車現金儲備362億元。再加上最新募集的資金,小鵬汽車賬面上有近500億元儲備資金,為下一階段角逐做好了準備。
目前,造車新勢力格局已經比較清晰。蔚來、小鵬、理想處于第一梯隊,在他們身后的第二梯度,還有幾家在奮起直追,其中就包括了哪吒和零跑,這兩家企業今年在資本市場的勢頭非常迅猛。
零跑汽車通過前后兩次融資已經快速吸金88億元。
第一筆資金是在今年1月,零跑汽車宣布與合肥市政府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公布了B輪融資情況,融資金額共計43億元,超募逾10億元。
第二筆資金則是在7月14日,零跑汽車完成超45億元Pre-IPO輪融資。根據計劃,零跑汽車或將于今年下半年提交IPO申請,預計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科創板上市。
目前,零跑汽車旗下已經有三款車型,包括零跑T03、零跑S01和零跑C11,其中前兩款車型銷量平淡,零跑C11則將于今年10月陸續交付,被看作是零跑的一張王牌,市場反饋具體如何?我們還是拭目以待。
哪吒汽車則找到了一家有力的投資人。
4月26日,哪吒汽車宣布啟動D輪融資,融資額約30億元,360戰略領投此輪融資,在完成全部投資后,360有望成為哪吒汽車的第二大股東。
然而雙方合作似乎并不順利,有媒體爆料稱,360和哪吒只草簽了一個協議,實際上一分錢都還沒給,屬于“精神股東”。
隨后360和哪吒汽車雙雙辟謠,稱雙方合作一直以來都在按預設的進度正常有序進行,并且雙方都在按協議要求正常履約。
至于這30億元能不能落袋為安,我們先打一個問號嗎?畢竟資本圈水大浪大泡沫不少。
整車依然是吸金主力,即便是過了造車風口期,依然魅力不減。非但如此,上半年互聯網大廠造車也正在成為一道新的風景線,以百度、小米為漩渦的中心,正在卷起新一輪造車風暴。
造車賽道依然有看點。
02
芯片:龍頭企業顯現
芯片是今年汽車圈的熱點話題,缺芯幾乎困擾著每家車企。與此同時,芯片也是今年的投資熱點,其中最受追捧的企業就是地平線。
6月10日,地平線完成高達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9億元)大C輪融資,從C1輪已到至少C7輪,已公布投資機構數量超35家。
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下,地平線開啟了業務升級發展的模式。
7月29日,地平線舉辦高性能大算力整車智能平臺戰略發布會,發布了征程5芯片,單顆芯片AI算力最高可達128TOPS。在此基礎之上,地平線推出了最多支持8顆征程5芯片組合形成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最高算力能夠達到1024TOPS。
發布會上,余凱對外展示了參考設計的Matrix 5計算平臺,設計采用4顆地平線征程5芯片,算力最高達512TOPS,且可選擇GPU、MCU以及5G模塊。
據稱,大陸集團、東軟睿馳、立訊集團、聯成開拓四家Tier 1已推出基于征程5芯片的域控制器。未來,地平線還將與德賽西威、福瑞泰克、金脈、宏景智駕等軟硬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Matrix 5全場景整車智能中央計算平臺。
截止目前,已經交付超過40萬車規級芯片、擁有40多個前裝量產項目,同超14家車企簽下前裝量產項目定點。
地平線合作伙伴以中國品牌為主,已經公布搭載地平線征程系列芯片的車型有長安UNI-T、UNI-K、奇瑞螞蟻、智己L7、廣汽埃安Y、廣汽傳祺GS4 Plus、嵐圖FREE、思皓QX、2021款理想ONE等。
受益于國內智能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國產化供應商替代正在成為趨勢,地平線借勢東風得到了飛速發展,大有當年寧德時代的勢頭,本土企業或將再出現一家有望與國際零部件巨頭平起平坐的企業。
除了地平線以外,還有另外兩家芯片企業拿到相對較大額度的融資。
6月16日,紫光國微發行15億元可轉債,其中6億元將用于新型高端安全系列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4.5億元用于車載控制器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4.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據紫光國微介紹,此次募資瞄準車載芯片市場,通過車規級控制器芯片的研發,提升國內車載控制芯片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水平,進而推動車載芯片關鍵技術和產業落地進程,搶位車載芯片國產化發展先機。
7月26日,芯馳科技宣布完成近10億元B輪融資,由普羅資本旗下國開裝備基金與云暉資本聯合領投,寧德時代也通過晨道資本持續重倉加注。芯馳科技的本輪10億元融資將主要用于更先進制程芯片的研發。
芯馳科技成立于2018年,專注于研發高性能的車規級芯片,其業務包括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目前客戶包括一汽、中汽創智等車企。芯馳科技計劃在 2022年推出自動駕駛芯片“V9P/U”,支持 L3 級自動駕駛。在2023 年,推出更高算力的V9S自動駕駛芯片,可支持L4/L5級Robotaxi。
地平線創始人余凱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芯片領域最終勝利者會很少,甚至可能只有一二名,且第一名相比第二名有巨大優勢。
在對高階自動駕駛、大算力需求的背景下,哪些企業能抓住機遇呢?
03
雷達:投資熱度正在升溫
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被稱為是三大主要車載雷達。
激光雷達上車也是今年上半年的核心議題,蔚來ET7、R汽車ES33、智已L7、小鵬P5、極狐阿爾法S、哪吒S……紛紛宣布激光雷達上車計劃。
在國內的激光雷達企業中,禾賽科技一直處于零跑位置。6月8日,禾賽科技吸納了一筆D輪3億美元的融資,領投方包括高瓴、小米、美團。據悉,
禾賽科技本輪融資創激光雷達行業一級市場的單筆融資額新高。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產品在Robotaxi和機器人市場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客戶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70+座城市。
今年1月,禾賽科技正式向上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科創板掛牌上市,并通過IPO募集20億元。正在業內贊嘆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即將誕生之際,禾賽科技的上市之旅突然被叫停,上市計劃流產。
成立于2016年的圖達通因為進入蔚來汽車供應鏈體系而被認知。今年1月,蔚來汽車發布其下一款車型蔚來ET7,并表示這將是一個高度智能化車型,在傳感器配置中,加入了一顆1個超遠距離高精度激光雷達,這顆雷達的供應商正是圖達通。
5月11日,圖達通宣布完成64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此次融資由淡馬錫、BAI資本和愉悅資本聯合投資,老股東蔚來資本、斯道資本和F Prime也繼續加持。
盡管投資熱點已經顯現,激光雷達想要實現真正上車、規模化落地或許還沒那么容易,市場規模需要更多時間逐步釋放。
毫米波雷達也是多數企業高階自動駕駛方案的標配。毫米波雷達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成本比激光雷達更具優勢,在性能方面則具備精準度高、抗干擾能力強、探測距離遠等優點,可與攝像頭形成有效補充。
因此,毫米波雷達被認為是ADAS和自動駕駛不可缺少的傳感器,尤其是在追求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背景下,一輛智能汽車要至少搭載5顆毫米波雷達:1顆正向雷達+4顆角雷達。
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及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的主要智能汽車都采用了這樣的配置。
據《賽博汽車》不完全統計,國內毫米波雷達企業超過30家,其中多數為創新型企業。上半年,行易道、蠻酷科技、楚航科技三家獲得資本青睞,但融資額度不高,均為近億元規模。
04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尚在大浪淘沙
在本文的統計中,將自動駕駛軟件、硬件、場景運營企業全部放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一領域(除了Robotaxi,將在下一小節單獨談談)。
上半年,這一賽道有超過20家企業獲得資本加持,累計融資超過200億元。服務場景既有高級輔助駕駛(ADAS)的量產車,也有各個場景下的自動駕駛(AD)能力,包括自動駕駛卡車、港口、礦山、園區、物流等場景。
在這一領域,圖森未來是明星企業。4月15日,圖森未來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并獲得1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2億元)的募資。
圖森未來成立于2015年,專注于研發可商用的L4級無人駕駛卡車解決方案,業務分布于中國、美國、日本和歐洲。
基于無人駕駛貨運網絡,圖森未來主要通過兩種服務模式盈利:一是運營自有無人駕駛車隊,為托運人提供按里程計算的貨運服務;二是銷售無人駕駛系統給貨運卡車承運人。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圖森未來或在國內啟動造車項目“圖靈智卡”,計劃從貨運廂式車切入,并逐步進入到重卡領域,其目標是打造更加符合自動駕駛車隊運營要求、成本更低、體驗更好的車型。
這一賽道另外幾家吸金能力比較強的企業分別是馭勢科技、Momenta、智加科技、縱目科技和天瞳威視,這幾家企業上半年融資額度均為10億元及以上。
目前,中國市場ADAS的滲透率正在快速增長,是否智能已經成為了汽車產品的核心賣點之一。與此同時,高階自動駕駛技術也在快速落地,核心布局企業也正在尋求商業化實現。
可以預計,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仍將是未來資本追逐熱點,只是目前這一領域略顯擁擠,傳統零部件巨頭和新創企業都在搶占風口,大浪淘沙,還需要更多的市場試煉。
05
Robotaxi:或繞不開造車一環
Robotaxi被認為是自動駕駛賽道最有價值的商業模式,但同時也面臨著最高的技術要求和最大的落地難度。
在我們此前與行業人士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到,很多自動駕駛人才離職,都是因為Robotaxi落地遙遙無期,而選擇投身降維的賽道或場景。
在國內,這一賽道的玩家主要有百度Apollo、小馬智行、文遠知行、Auto X及滴滴自動駕駛等幾家企業。
具體融資情況來看,上半年,文遠知行完成了B輪和C輪兩筆融資,額度達到40億元。滴滴自動駕駛也被爆出拿到了一筆3億美元的融資。小馬智行則獲得一筆1億美元的C+輪融資。
目前,除了滴滴自動駕駛,其他幾家企業均已先后實現面向公眾的示范運營,并開始探索商業化落地。
但就技術本身的成熟度來看,幾家企業基本都能較好的實現常規道路條件的自動駕駛,而對于Corner Case(極端場景)都有著較大的困境。
解決Corner Case(極端場景),需要依靠深度學習算法能力,而深度學習又離不開海量數據的獲取。數據采集成本高昂,直接布局L4級自動駕駛的玩家,面臨著“雞生蛋,蛋生雞”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觀察到,Robotaxi企業正在通過擴大車隊規模,一方面著手探索商業化落地,另一方面則正是為了收集場景數據。
開起造車模式,是Robotaxi場景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
今年3月,百度宣布與吉利合作,開啟造車計劃,推出集度汽車。盡管目前百度還沒有想好如何讓集度汽車與百度Apollo協同,但Robotaxi無疑是一個方向。
4月22日,AutoX宣布戰略投資新創汽車品牌艾康尼克,雙方將共同打造全球首家由自動駕駛科技定義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將推動L4級無人駕駛汽車投入量產。
不久前,小馬智行也被爆出正在上海招兵買馬,正在組建一支造車隊伍。
從趨勢來看,造車或將稱為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尋求技術實現及落地不能繞開的一環。但造車門檻一直非常高,獨自造車或將造成資源分配困境,長遠來看,科技公司與主機廠合作可能是效率更高的模式。
而至于是車企加持技術公司,還是技術公司加持車企,則要看企業具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