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公司(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于1876年成立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從早期生產電話機、程控交換機,已發展到全球最大的移動通訊設備商,愛立信的業務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領先的提供端到端全面通信解決方案以及專業服務的供應商。愛立信的全球業務包括:通信網絡系統、專業電信服務、專利授權、企業系統、運營支撐系統(OSS)和業務支撐系統(BSS)。愛立信的2G、 3G、4G、5G無線通信網絡被世界上各大運營商廣泛使用和部署。愛立信還是移動通信標準化的全球領導。
19日報道,瑞典電信巨頭愛立信當天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市場銷售額僅占該公司營業額的5%,是去年同期的一半。財報稱,在華營業額受到網絡和數字服務銷售這兩個關鍵領域下降的影響。此外,全球供應鏈危機也打擊該公司的銷售。
報道稱,愛立信正與諾基亞、華為在全球建設下一代5G網絡方面展開激烈競爭。瑞典監管機構出于安全原因禁止華為和中興進入該國5G網絡,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也對華為實施類似禁令。
中國是愛立信的主要市場,愛立信首席財務官卡爾·梅蘭德18日表示,在中國市場的下跌始于今年第二季,僅在第三季中國地區銷售就減少36億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約合0.74元人民幣)。而華為在多個國家受挫,愛立信也借此填補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缺。
路透社稱,中國業務的縮減,標志著愛立信這家在中國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公司一次“小退步”。首席執行官鮑毅康警告稱,愛立信未來在中國市場份額“可能會大幅下降”。對此,公司計劃從四季度開始調整在中國的銷售和配送。
瑞典政府宣布拆除華為基站,禁止華為設備入境,給華為的海外業務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特別是歐洲市場。由于技術設備無法進入到歐洲市場,華為早先在歐洲市場的份額被愛立信、諾基亞等外企拿走。愛立信和諾基亞也因此迎來了一波營收增長。不過比起歐洲市場的火熱,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狀態則過于冷清。
財報分析,導致愛立信在華銷售額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網絡和數字服務銷售業務的下降。另外,全球半導體領域的供應鏈危機也變相打擊了愛立信的銷售。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自己在大陸市場銷售額下跌的問題,愛立信負責人鮑毅康在業績會上坦言:這是瑞典政府對大陸供應商打壓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鮑毅康講道:“瑞典政府決定限制大陸供應商之前,便遭到了愛立信管理層的反對,因為他們擔心大陸市場會對瑞典運營商實行反制手段”。事實上,愛立信早在2021年3月份公布的年報中指出:“瑞典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將會給愛立信造成附帶傷害”。
要知道,我國一直都是愛立信的主要營收來源,拿2020年第二季度舉例,彼時的中國市場是愛立信的第二大營收來源。但在瑞典對華為、中興等中國通訊設備實行市場打壓后,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不斷下降。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成為愛立信公司的第四大營收來源,下降了兩個名次。
芯片短缺影響各個行業,網絡設備也因“缺芯”無法按期交貨。
“在第三季度末,我們看到了個別零部件短缺帶來的影響,對銷售額產生了負面影響,也導致了更高的庫存。 這是我們目前看到的風險,也會對第四季度業績產生一些影響。”愛立信CEO鮑毅康(Borge Eckholm)在當地時間10月19日透露。
鮑毅康稱,通過持續的全球供應鏈彈性措施,愛立信在今年上半年避免了對客戶的影響。但在第三季度末,供應鏈的干擾對該公司的銷售額產生了一些影響。第三季度,集團有機銷售額同比下降1%。
具體而言,芯片短缺問題影響了網絡業務。該公司發布的三季度業績顯示,主營業務網絡業務銷售額同比保持穩定,如果不考慮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額,第三季度網絡業務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但在第三季度末,供應鏈問題對銷售額產生了一些影響,而該問題將繼續構成風險。
鮑毅康稱,并非其夸大缺芯造成的影響,“因為我們有相當不錯的知名度,而且我們對供應鏈有非常好的管理。我不會夸大未來的風險,但這會帶來一些威脅,而且現在很難確切預測第四季度的情況。”
報道稱,愛立信正與諾基亞、華為在全球建設下一代5G網絡方面展開激烈競爭。瑞典監管機構出于安全原因禁止華為和中興進入該國5G網絡,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也對華為實施類似禁令。
中國是愛立信的主要市場,愛立信首席財務官卡爾·梅蘭德18日表示,在中國市場的下跌始于今年第二季,僅在第三季中國地區銷售就減少36億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約合0.74元人民幣)。而華為在多個國家受挫,愛立信也借此填補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缺。
路透社稱,中國業務的縮減,標志著愛立信這家在中國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公司一次“小退步”。首席執行官鮑毅康警告稱,愛立信未來在中國市場份額“可能會大幅下降”。對此,公司計劃從四季度開始調整在中國的銷售和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