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除了自產自銷的芯片之外,每年進口芯片的份額超過了3000億美元,此前芯片的進口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很多企業也依靠進口芯片享受到了國內市場的紅利,但是在相關限制實施之后,華為獲取芯片的途徑完全被切斷了,各方面業務的發展受限,這才引起了國內企業的反思。
國內半導體的現狀也隨之被公之于眾,國內的企業過度依賴進口芯片,盲目沉迷于眼前的利益之中,殊不知大部分的利益都被歐美國家賺走了,等到華為芯片的獲取途徑被切斷之后,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但芯片制造差人一截的困境已經形成了,這也成為了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短板,短期之內實現趕超基本不可能。
臺積電成為芯片制造的標桿
目前擁有5nm芯片制造工藝的,只有三星以及臺積電,又因為臺積電在制程工藝上的優異表現,直接成為了行業的標桿,無論是在成品率還是相關性能上,都要優于三星同級別的制程工藝,臺積電在全球市場份額的占比上超過了52%,而對于高端芯片的占比遠高于這個數字。
臺積電雖然名義上是一家中國企業,但并不受我們的實際掌控,顯然誰能夠掌控這樣一家企業,誰就能夠在芯片行業當中拔得頭籌,獲得芯片的優先供應權,由于目前臺積電并不能完成技術的自主化,很多核心技術還要依靠于美企,這也導致了在行業內并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受此干擾臺積電也逐步失去了自主選擇客戶的權利,中斷了和華為的合作就是典型的例子。
張忠謀的反對不起作用
由于老美本土芯片制造業的沒落,他們一直都在想盡辦法改變現狀,而擁有先進工藝的臺積電以及三星,自然就成為了被針對的對象,而赴美建廠實際上就是一個圈套,張忠謀從一開始就反對,然而似乎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在赴美建廠之后,又被要求交出核心數據。
核心數據可以說是一家企業的“命脈”,其中包含了客戶信息、芯片產能等等,張忠謀多次公開表態拒絕交出數據,但始終沒有獲得任何實質性的幫助,最終臺積電只能妥協了,核心數據一交出,就意味著臺積電已經丟掉了主動權,今后臺積電的一舉一動盡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張忠謀堅持到了最后一刻,在萬般無奈之下上交了數據,當初的義正言辭儼然成為了一個笑話,臺積電已經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了,臺積電作為行業內的領頭羊,其一舉一動直接牽動著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在被迫交出核心數據之后,很多企業對于臺積電的看法也有所改變了。
新的困境也隨之來臨
眼前的難關還沒有度過,在臺積電選擇了妥協之后,新的困境也隨之而來了,不僅僅和臺積電有關,還和荷蘭的ASML公司有著很大的關聯,據悉美半導體行業發布了新規,主要內容為:“國內地區的工廠,將不被允許尖端光刻機的出現。”
也就意味著即便是已經獲取EUV光刻機授權的三星以及臺積電,其在國內建設的代工廠,也不被允許安裝EUV光刻機,原本只是限制國內芯片企業的,現在相關規定已經涉及到了海外芯片制造商,只要是在國內建設的代工廠,都不允許有尖端的光刻機存在。
本身要求芯片廠商交出數據,就有點針對我們的意思,不僅控制了所有的芯片制造廠商,還被限制在國內建設尖端的芯片生產線,可以說一步一步把我們逼上了絕路,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市場,尖端的芯片不能在國內完成制造生產,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大我們使用芯片的成本。
在這樣的規定制定之后,ASML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想法也破滅了,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鏈再一次被孤立了,這也直接打消了海外制造商在國內建廠的念頭,顯然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肯定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的,但好在目前國內半導體廠商也明白了所處的困境。
國家也開始高度扶持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高校、企業、研究所成立了專項計劃,定點定向地去培養人才,中科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核心技術的攻克上,雖然這樣一個過程很難,但這是我們必須要去做的,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