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余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1銀行數字動能與金融創新峰會暨第十七屆宣傳年年度盛典”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呈現,多位學界與業界專家圍繞“數字轉型新動能”主題,探討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如何縱深發展。
回顧銀行數字化轉型,既有層出不窮的新風口、新機遇,也不斷面對新問題、新挑戰。對此,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助理總經理趙宇認為,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中首先應堅守合規底線,明確合規要求,確保金融創新行穩致遠;其次須堅持創新引領,積極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推動數字金融生態健康發展。
數字化轉型已是金融領域的必由之路,相比大行在數字化轉型路上的高速前進,區域性中小銀行如何提升數據應用能力,跨越數字鴻溝,也是亟待解決的議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歐陽日輝坦言,目前中小銀行普遍存在“數字化轉型焦慮”:非常著急搞數字化,但不知道具體怎么做。他認為,中小銀行需要重視五項工作——做好頂層設計、數據與技術雙輪驅動、業務與科技協同發展、構建金融生態圈、重視數字金融人才。
上海農商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王海濤認為,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中小銀行不可能等基礎設施完善后再追趕行業浪潮,應充分利用現有數據和科技能力開展轉型實踐。結合上海農商銀行自身經驗,王海濤指出中小銀行應當以“精準洞察,協同共享,減壓賦能”為目標,建設和實現數據“建、管、用”運營體系。
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發起的《2021中國數字金融調查報告》也于本屆峰會發布,本年度參與調查的銀行增加到96家,內容涵蓋零售數字金融、企業數字金融、數字金融熱點三大領域。
報告指出,網銀、手機銀行服務場景及功能互補性強,已成為最受企業用戶歡迎的服務組合。
其中,網銀發展成熟、功能全、安全性高,一直是企業用戶首選;得益于移動便攜、場景多元、開放靈活等特質,手機銀行深受企業用戶尤其是中小企業歡迎,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微信銀行則多被定位為服務宣傳及資訊查詢渠道。
在用戶關心的安全方面,公共網絡安全容易引起擔憂。企業用戶使用手機銀行的主要顧慮是在公共網絡環境下,企業隱私信息有泄露風險;其次是手機銀行APP運行不穩定的問題。
移動端用戶安全認知成熟度較以往有所加強。相較2020年,用戶對自身可控因素如手機丟失/被盜、木馬程序/釣魚軟件盜取密碼的擔憂明顯降低,對盜版APP的顧慮明顯上升。
不同規模企業安全關注點各異。小型企業更擔心APP運行穩定性帶來的安全問題,同時手機多為財務或法人的個人手機,因此手機丟失/被盜顧慮更大;大型企業則對交易流程中的安全認證效果存疑。
會上,還宣布了基于數字金融調查數據評選的“2021中國數字金融金榜獎”榜單,百余家銀行從安全、創新、體驗等角度展開比拼,產生了22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