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在醫療健康方面的消費習慣逐漸線上化,多家互聯網醫療平臺為患者提供種類豐富的服務,互聯網醫療普及度大幅提升,國內的互聯網醫療技術也逐漸增大,但是據目前情況來看,國內雖然距離5G技術的完全落地還有一段長的路要走,但是智慧醫療這片藍海上已經占滿了觀望之人,背后的潛力正在吸引更多企業在云醫上默默發力。
智慧醫療時代正加速到來!5G云醫是指通過5G網絡并積極運用VR/AR、全息、3D打印等技術,支持超高清遠程多學科會診(MDT)、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遠程超聲診斷、遠程手術指導、醫學教育培訓等遠程診斷等方式,來實現在線急診救治、遠程診斷、遠程治療、遠程重癥監護(ICU)、中醫診療、醫院管理、智能疾控、健康管理等主要診療場景的5G核心應用,是5G深入應用場景所打造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5G智慧醫療作為我國5G發展的重要場景,是5G新基建的一個里程碑。應《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的要求,不斷加快5G網絡建設部署,進一步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大力發展5G智慧醫療是對傳統醫療體系的顛覆性升級,更是中國5G發展的核心場景之一。
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正加速應用到各行各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價值,多方合作的“5G+智慧急救”項目就是5G賦能智慧醫療的鮮活案例。目前,四方已創新建設了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程管理的市域“5G胸痛救治平臺”,以信息化手段支援醫療救治工作,共同提升醫療應急救治服務能力。未來,新型急救車上將搭載高通X55芯片的5G智慧網擎設備,可將患者生命體征、車載OBD和現場音視頻數據,通過5G急救專網,直接回傳至市衛健委數據中心,確保醫療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救治醫院可實時獲取患者和救護車信息,提前制定搶救方案。
5G智慧醫療遍地開花。一方面,從遠程會診到遠程探視、院前急救等應用,豐富了醫療場景;另一方面,越來越多醫院開始跟進。拉長視野看,5G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前景非常光明。例如醫療機構每年要創建TB級的醫學成像數據量,可使用5G來進行與成像相關的處理。“5G具有非常低的延遲,并且具備了巨大的設備連接性。兩者都將推動重大變革和創新。
目前我國智慧醫療行業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元大關,市場發展呈現出智能化、高效化、規模化高速增長的特點。2020年以來,疫情的暴發給了機器人、5G、自動駕駛、AI等在醫療領域落地的機會,加速了智慧醫療發展進程,與此同時,新基建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也給智慧醫療帶來重大利好。
不過,隨著智慧醫療的快速推進,適老化新要求也被正式提出。作為醫療行重點服務的人群之一,老年群體目前在我國數量龐大,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雖然便捷了很多人,但卻對老年人”不太友好“。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設備和互聯網,而智慧醫療的發展又減少了醫院的人工服務,這使得老年人就醫變得困難。
隨著5G、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普及與成熟,醫療健康的數字化發展離不開新興技術的支持,5G云醫的發展傳統醫療發展轉型的重要核心推動力,在各業的共同努力下,可以依托新技術、云網端及運營能力優勢,凝聚產業合力,為構建”健康中國2030“注入新動能,為”服務醫改、惠及民生“提供強大支持。
未來,隨著實時網絡連接變為現實,大多數診療系統都將連接到5G。家庭醫生可以與專科醫生實時連接。溝通治療方案會變得更順暢,家庭醫生也可以更輕松地獲得幫助。這將有利于完善整個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