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1月28日電(記者 張建松)在“萬物互聯”時代,網絡空間與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網絡安全威脅復雜嚴峻且全面泛化,網絡安全保險作為分散風險的有效工具,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記者從27日在滬召開的“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險研討會”上獲悉,上海正積極推動網絡安全保險產業發展。
據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日前審議通過的《上海市建設網絡安全產業創新高地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到2023年,上海市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將從120億元提升至250億元,占全國10%以上,帶動相關產業增長2500億元,培育10家行業龍頭企業。
根據《行動計劃》,上海明確提出要“培育面向網絡安全領域的商業保險技術、產品、管理和服務創新能力,構建覆蓋多層面的保險服務機制,培育事前預防、事中防護、事后補償的全周期網絡安全保險服務保障模式。”
今年10月份,上海市經信委已聯合上海銀保監局,集聚推動行業協會、保險公司、網絡安全企業等各類主體,成立了網絡安全保險產業推進專班,在網絡安全保險條款設計、標準體系制定等方面開展協同合作,構建服務支持和保險補償共同促進的新模式新業態。
由復旦大學主辦的“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險研討會”,匯聚了來自我國政、產、學、研、金等各界50余家單位、100余位專家教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商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險推進和實施策略。
與會專家認為,加快推進網絡安全保險、推動網絡安全賦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是筑牢數字經濟安全屏障、打造抵御風險沖擊的“護城河”“阻尼器”“壓艙石”。當前,需加快網絡安全保險支撐技術創新,推動網絡安全技術范式創新,達成保險業可保性的行業準入條件,實現功能安全可定制、可度量、可檢驗。
此外,還需構建“保險+風險管理+服務”綜合業態,實現保險產品創新與網絡安全服務深度融合,促進具有內生安全屬性的網絡安全產業技術發展。
專家建議積極推進網絡安全保險在智能網聯汽車等國計民生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率先形成具有“中國標準”、體現“中國創新”的網絡安全險種,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模式,助力我國數字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