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促進國內制造業高質量健康發展,中國提出了多項促進制造業升級的政策,而最近又有一個消息傳出,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內斥資幾千億,在全國范圍內打造500個示范智能工廠,它們覆蓋幾乎所有制造業領域,將采用以華為5G是核心的各項先進智能化生產技術,將成為未來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榜樣與動力源,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后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
所謂的智能工廠指的就是應用了大量智能化互聯技術的工廠,這種工廠的絕大多數生產活動都由電腦控制的機器人完成,配合流水線等技術可以快速高精度的生產各種規模的產品,這樣的工廠在正常生產過程中不需要人工在車間內監管,只需要少數工程師在總控室內監控系統的運行狀態即可,因此又被稱為黑燈工廠,也就是不需要開燈的工廠,這一概念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但受制于技術、成本和經驗等因素,直到今天也沒能在中國得到大規模推廣,而近年來中國下定決心要推動國內制造業升級,因此確立了這次的500個智能工廠的發展規劃。
根據規劃,這500個智能工廠將覆蓋中國制造業的絕大多數領域,包括食品,輕工業和重工業等,這一工廠使用的技術將以華為5G為核心,用5G模塊和基站連接工廠內的各種智能化設備,構建起一個在中央電腦統一控制之下的智能工廠生產系統,在這樣的智能工廠里,負責監控的工程師可以實時在電腦上查看工廠內任何一臺智能化設備的工作狀態和生產參數,及時發現故障或出錯的設備并進行處理。
只要設備運轉正常,這種智能工廠就可以全天24小時不間斷生產,雖然建設這樣一個智能工廠造價不菲,據估計大約相當于現有人工工廠建設成本的3倍之多,但智能工廠不僅生產出的產品質量高,也能用巨大的數量彌補成本上的劣勢,在后續的設備維護與人工成本方面也能節約大量資金,相比現在的人工工廠仍然具備巨大的優勢。
目前的規劃顯示,除了建設500家智能制造工廠之外,中國將在2025年實現三大目標,通過使用各種技術讓國內70%的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投資相關行業,讓中國的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和工業軟件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的占有率分別超過70%和50%,通過各種政策扶持培育150家以上的高質量制造業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制定200項以上的國家與行業標準,并建成120個大規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基本實現全國制造業的現代化與智能化。
或許有人會擔憂,制造業進行大規模的智能化會導致嚴重的失業問題,但這是中國想成為世界頂級強國所必須邁出的一步,未來社會需要的產品越來越精密復雜,傳統的人工制造已經無法滿足這樣苛刻的生產要求,只有實現了智能化的制造業企業才能生存,因此為了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現在的中國必須付出代價促進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而我們也必須主動跟隨時代,學習更多先進知識技術,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