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有多厲害,未來機器人都能做手術?可能很多國人還不知道,其實這個看似遙遠的技術,已經深入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打開支付寶,就可以和阿里機器人進行對話,打開手機,就可以通過語音識別為人們答疑解惑,打開輸入法,通過高精度語音系統就能將聲音轉為文字,但是這都只是初步的人工智能,老外表示不可思議,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分支,它是一門富有挑戰性的科學,可以勝任人類不能完成的一些復雜工作。
在科幻戰爭電影《絕密飛行》中,講述了一個操縱先進戰斗機的人工智能,它能完成人類無法完成的一些特技飛行,比如人類是血肉之軀,無法承受高過載,但是人工智能就可以做高過載的飛行特技,從而讓戰斗機的機動能力發揮到極致,如今第五代戰斗機已經開始在全球普及,但是科學家已經在探索,能否實現第六代戰斗機的無人化,如果它具備無人作戰的能力,那么可能就會搭載先進的人工智能,對飛機進行控制。
圖為人工智能機器人
在好萊塢電影《機械公敵》中,則出現了一種人工智能機器人,它具有高度的智慧,但是卻設定為反派力量,這些科幻電影,都向觀眾很好呈現了人工智能,在未來發展的狀態,它可能會是具有人形的機器,也可能是專門操控設備的編程軟件,從1956年人類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后,經歷60多年發展,如今很多科技強國,都將人工智能看作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而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則有領先全世界的趨勢。
在當前,中國的人工智能已經在開始充當客服機器人,還能進行語音交互,未來隨著人類機器人產業的不斷壯大,結合人工智能,還能充當保姆機器人、教育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國家之所以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是因為它可以解放勞動力,可以替代人類完成一些高難度的、危險的、復雜的工作,其次它可以幫助國內企業實現更高效的生產,在消費力不斷提升的現代社會,高效的生產力也必須與時俱進。
如今中國人工智能的論文數量位居世界第一,遙遙領先歐美國家,全國87家高等院校,每年都創造了大量關于人工智能的論文報告,而在專利技術方面,中國人工智能專利已經領先于美國和日本,在人才投入和資金投入方面,中國人工智能也領先千秋,目前全國有超過18000名人才,從事人工智能相關的行業,占世界總量的8.9%,僅次于美國的13.9%,由于國家對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視,將有更多人才涌入這一行業。
各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使得人工智能的發展勢在必行,未來人工智能或許能創造新一輪發展紅利,一些臟、累的傳統崗位,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來替代勞動力,很多人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也表示擔憂,但是一切國人能夠想到的問題,國家都能考慮到,在人工智能產業不會影響就業率的前提下,中國將會利用人工智能這一利器,讓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國人過上更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