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全球芯片之王臺積電正式公布2021年12月營收。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份,公司實現營收1553.82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58.13億元),同比增長32%;2021年第四季度營收達4382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10億元),同比增長21%,連續六個季度刷新紀錄。
(臺積電2021年12個月營收表現,源自臺積電官網)
綜合臺積電2021年12個月營收表現來看,每月營收均保持在千億新臺幣以上,2021年全年營收為1.59萬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657億元),同比增長18.5%。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體放出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去年12月份營收中,臺積電第一大客戶為蘋果,訂單營收占比25.93%;第二大客戶是聯發科,訂單營收占比5.8%;AMD的訂單份額為4.39%,排名第三;高通排名第四,訂單份額為3.9%。
此前三季度法說會預期,臺積電四季度單季營收較第三季成長5.6%,較2020 年同期成長21%,接近財測高標。此外,外界預估,受益于半導體需求持續強勁,市場對于晶圓代工產能需求仍舊熱絡的情況下,外資科技大廠對臺積電先進制程產能2022 年需求不間斷,也造成臺積電2022 年沒有淡季,持續看好臺積電營運表現,預計釋出2022 全年半導體市場景氣。
擴廠動作不斷,先進制程提速
去年4月,臺積電宣布,為滿足結構性需求的增加,并應對從車用芯片短缺開始擴及整個全球芯片供應的挑戰,將投入28.87億美元資本支出在南京廠擴充28nm成熟制程,預計于2022年下半年開始量產,2023年年中實現滿產,達到4萬片/月。
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也表示:“臺積電南京廠的擴產如期推進中,明年年初時新的潔凈室就將建好,之后就開始進機臺。現在,我們第一批從臺灣培訓回來的員工,已經落地國內正在隔離中。從明年剛開年之后,就開始裝機器,預計在2022年的四季度會開始量產,2023年將會滿產。”
此外,臺積電還在去年相繼宣布了在美國建5nm晶圓廠計劃,預計2024年投產,目前工廠還在建設中,員工招聘及培訓也在同步進行。
不過由于美國的勞工制度要規范很多,在美國搞制造業必須嚴格執行雙休及8小時工作制,每周5天,每天不超過8小時,考慮到美國工人的習慣,臺積電即便給出高額加班費,工人們也不一定樂意加班,強制加班的文化在美國甚至可能會引發法律糾紛。而半導體工廠是需要7x24不間斷運行的。在臺灣本土的工程師不止一次吐槽過了,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很正常,隨著美國5nm工廠進入后期階段,員工工作時間及加班的問題越來越麻煩,如果嚴格遵守規定,那臺積電美國工廠的競爭力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公司利潤。
近期臺積電還宣布了日本熊本建22/28nm晶圓廠計劃,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指出,在日本官方與客戶們的支持下,臺積電確定將在日本投資興建特殊制程晶圓廠,提供22nm及28nm制程產能,主要生產用于圖像傳感器、車用芯片和其他產品的2X nm制程芯片,預估該廠將在2022年開始興建,2024年開始進入量產。
另據臺積電財務長黃仁昭透露,該專案投資預算不包含在三年千億美元預算中。今年的資本支出將維持在300億美元,至于明年與后年,若客戶需求高于預期不排除上調。
據悉,日本晶圓廠將由臺積電與索尼合力打造,工廠將坐落在日本熊本縣菊陽町,索尼將占少數股權,總投資額將達8000億日圓(按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454億元)的規模,而日本政府預估最高將補助一半。
此外,最近又有消息稱,臺積電將斥資近1萬億新臺幣,在中科園區附近的高爾夫球場興建2nm晶圓廠,并為后續1nm工廠預留用地。聯合新聞網報道稱,位于中部科學園區(中科)的新工廠將占用周邊的一個高爾夫球場以及部分公有土地,占地近100萬平方米。這也是繼竹科寶山之后,臺積電規劃的第二個2nm晶圓廠。
與臺積電產能擴張同步進行的,是其在先進制程上的研發進度。近兩年來芯片市場極度緊缺,為了確保產能的提升,相關的支出也大舉拉高,尤其是在先進制程方面。目前臺積電在中科的制程涵蓋28nm及7nm,由于2nm及1nm制程的設備可以共用,未來將由1.8nm、1.4nm,逐步向1nm推進。業界推測,臺積電2nm最快可以在2024年試產,于2025年實現量產,之后再進入1nm,以及后續的“埃米”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