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數西算”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亟需更高算力和存儲的解決方案,聯想以超預期業績標定業務轉型成果。
數字經濟持續引爆資本市場。
它不是一個僅用于炒作的概念,而是切實、深刻地推動生產與生活方式變革的工具,帶來一個又一個“從量變到質變”。“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諸多在構想中的場景邁向現實。
這一切的基石,必然是基礎設施在數字化時代的代際更迭。
聯想作為 “新IT”陣營的代表,協同“端(智能物聯設備終端)、邊(邊緣計算)、云(云計算)、網(5G網絡)、智(人工智能)”技術架構,賦能實體產業升級,不僅為轉型“中國智造”提供引擎,自己也實現了轉身。
聯想集團(00992.HK)于2022年2月23日發布2021/2022財年第三財季報告。業績繼續創歷史新高,大超市場預期。
2021年第四季度,聯想單季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創歷史新高,所有主營業務板塊均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
尤其是專注智能基礎設施的ISG(Infrastructure Solutions Group,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首次實現單季盈利。
在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ISG中國區總裁童夫堯看來,“這是聯想從傳統PC業務走向多元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藉此穩健的財務業績,2022年2月20日,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宣布,聯想集團重新被納入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3月7日起生效。
這意味著,時隔三年多,聯想回歸港交所的“藍籌股”隊列,再次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點標的。
作為代表指數,恒指每次變動都會引發資金的跟隨。此次擴容只加入了兩家公司,聯想集團是其中之一,這標志著資本市場明確認可聯想近年來業績的“含金量”。
借由IDG(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業務的深耕與積累,聯想持續推進ISG和SSG(Solutions& Services Group,方案服務業務集團)新業務,兩年來業務一直高速增長,不斷帶給投資者驚喜。
新業務增長的助推力是研發。
根據第三財季報告,聯想單季研發投入達到35.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8%,近三個財年的研發投入均超百億元,穩居國內科技企業的前列。“研發翻番”的承諾也在穩步兌現的路上。
聯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在2月23日的業績說明會明確表示,未來三年(20/21財年至23/24財年)每年研發開支翻倍的目標不變。
研發費用高投入之外,聯想更重視大規模的人才培養,公司目前研發人員超過萬人,約占員工總數的20%。
即使對照格外強調科創屬性的A股科創板公司研發人員占比(根據《財經》記者統計,截至2021年4月底,65%公司在10%-30%之間),也不遑多讓。
完善的創新研發體系帶來了豐厚的產出。聯想已經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積累了2萬余項已授權專利。涉及電子設備、處理器、信息處理方法、存儲器、顯示器、數據處理、計算機等多個先進領域。
“新IT”技術的持續研發帶來的碩果,是聯想集團獲得多個標志性客戶訂單,人工智能、邊緣計算與混合云等技術的持續創新獲客戶認可。
任何高科技企業,只有研發才能把握住先進的技術,還有豐富的人才儲備才能踏上政策的東風。
01 “東數西算”的“底座”
自2021年12月下旬開始,各部委密集發布多項推動數字經濟及ICT(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相關政策,包括《“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為積極推進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發展,釋放了確定性的規劃目標。
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達14萬億元。
來源:國務院官網
國家如此大力扶持的數字經濟,到底指的是什么?
數字經濟,說到底,是數據的經濟,而數據的處理和存儲需要大規模的ICT基礎設施。因此,ICT技術就是數字經濟的基礎內涵,也是國家產業升級和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例如,在“雙碳”的背景下,新能源制造業(鋰電池、光伏、風電)持續火熱,由此帶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配套需求在快速增長。
再比如國家大規模投入的高端新科技制造領域(材料、工業母機和工業軟件),IT的新需求帶來新增量。
無論是傳統產業新增還是數字化轉型,都激發了制造業算力泛化(端——邊——云協同)的增量需求。
未來隨著AI、5G、大數據等技術應用不斷與產業場景融合,技術與場景協同的需求越來越深入。在云網融合基礎上,算力與網絡融合也在加速,ICT引領的數字經濟領域越來越受重視。
根據IDC的預測,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IT基礎架構市場規模將達2500億美元。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全面吹響了數字經濟的號角。
2022年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
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也預示著今年數字經濟的第一個項目正式落地。
顧名思義,“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
用通俗的話說,“東數西算”是通過構建一個新型的網絡體系,將東部產生的一部分數據引導到西部去處理。從而完成東西部協同聯動,實現效率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
市場預計,“東數西算”這一戰略性工程帶動的年投資體量將達數千億元。對相關產業拉動作用會達到1:8,遠超之前的“西氣東輸”和“南水北調”工程。
面對如此千載難逢的機遇,聯想集團適時提出“新IT”技術架構,致力于成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引領者和賦能者。
在2021/2022財年第三財季業績業績說明會上,童夫堯對聯想在“東數西算”的算力競爭力、布局與目前進展進行了詳細介紹。
在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ISG中國區總裁童夫堯看來,東邊數據,西邊算,代表了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對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以往中國的IDC基本上部署在沿海地區,沿海地區的資源緊張,能耗使用率也非常緊張,西部有大量的能源,尤其可再生能源,如果建立大規模的數據中心,能夠有效承接東部這樣規模的算力。這正好是聯想的賽道,且聯想在這些領域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ISG中國區總裁童夫堯認為:“東數西算”的政策有兩個指標:上架率大于65%,以及PUE(PowerUsage Effectiveness,PUE = 數據中心總能耗/IT設備能耗,是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小于1.2。
這個也是聯想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聯想的水冷技術能夠把整體PUE降到1.1以下,最低做到1.08,能以高效率響應國家的節能減排戰略。
另外,在超算連續幾年全球排名中可以看到,聯想的計算力可以說是全球最強之一,在全球分布有七個數據中心,這也是聯想另一個核心競爭力。
未來的十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布局上,聯想的CPU服務器,CPU、GPU的組合能夠提供非常強的算力。
目前,聯想通過與國內數據中心伙伴合作,已經初步完成在寧夏、甘肅、內蒙古等西部地區的綠色數據中心資源布點,正在依托這些資源與互聯網廠商積極開展基于聯想TruScale的業務合作。
同時,在京津冀的北京、天津,長三角的上海、江蘇,粵港澳大灣區的珠海橫琴、深圳等熱點地區進行了業務布局,旨在切入邊緣計算、跨境金融、人工智能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已有的數據中心布局與“東數西算”工程規劃的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所覆蓋的地區高度一致。
這些前瞻性的戰略布局,也將有助于聯想從算力資源服務、數據流通融合、數據安全防護等多維度積極參與“東數西算”。
聯想企業科技集團服務方案業務總經理劉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東數西算’可以帶動廣大西部地區參與到智能化引導的數字經濟浪潮中,更好地釋放后發優勢、實現快速發展。”
02 巨頭豹變,其文蔚也
根據財報,2021年第四季度,聯想單季實現營業收入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16%,至1287億人民幣;凈利潤達40.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2%,再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的凈利潤已連續6個季度同比增長超過50%,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同時,凈負債則持續減少,凈現金流為5.2億人民幣,系5年來首次轉正。
ISG繼2014年收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以來,首次實現單季盈利,運營利潤達1.08億人民幣,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七年磨一劍,終于扭虧為盈,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聯想的另一塊專注于行業智能與服務的SSG(Solutions & Services Group,方案服務業務集團),業績同樣很出彩。
第三財季,SSG的收入95.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5%;實現運營利潤21億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44%。要知道,SSG的收入占比僅有7.4%,而運營利潤占比卻高達19.4%,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而傳統優勢業務,已被劃分為專注于各種智能設備和物聯網的IDG(The 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智能設備業務集團),依舊保持穩健增長。無論是個人PC業務還是智能手機業務都顯示出持續的高成長性。
第三財季,IDG實現收入112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6%;實現運營利潤86.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
伴隨著政策的東風,聯想的轉型迎來全新面貌,IDG穩中有升作為“中軍”,而ISG和SSG則充當轉型期的“先鋒”,整個集團的超預期業績也證明了聯想轉型的成功。
03 重要里程碑
2021/2022財年第三季度業績會上,童夫堯介紹到,聯想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在從傳統的硬件銷售進一步升級,向客戶推薦聯想的高價值產品。除了服務器之外,還有存儲、軟件定義、網絡、解決方案、增值服務等。
在談到ISG首次盈利時,童夫堯再次重申這一里程碑對集團的重大意義,代表了聯想過去若干年持續不斷地在高科技領域研發投入看到的回報,同時也證明了戰略定力。
在傳統的毛利很低的領域,聯想積極投入研發,與客戶共同研發其下一代產品。這種策略不僅能夠通過早期介入參與定制和研發、為聯想帶來擁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更重要的是產生了業務的增量。
如此一來,在互聯網領域通過優化成本獲得業務增量、在傳統行業通過價值銷售獲得利潤,兩邊一起協同配合,最終實現ISG的盈利。
其實早在2021年初,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就強調了基礎設施升級是未來的趨勢,聯想為了實現從產品導向到算力和解決方案的轉變已做好了充分準備。
當聯想前瞻性地看到,云計算和基礎設施升級變成了產業數字化升級中確定性最高的業務時,ISG部門應運而生,開啟新基建這個萬億市場。
為此,聯想重組了業務架構,將業務重新劃分為IDG、ISG和SSG三大集團,從SmartIoT(智能物聯網)、 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礎架構)、 Smart Vertical(行業智能)三個維度出發,共同實踐智能化賦能的發展目標。
ISG是聯想從PC業務走向多元化業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首次單季盈利也印證了聯想智能化轉型戰略布局和前期戰略投入的成效。
分業務來看,全球數據中心業務份額連續8個季度實現增長,云IT基礎設施營業額年同比增長38%,企業IT基礎設施業務年同比增長7%。
其中,聯想的云IT基礎設施業務表現最為亮眼,入圍多個Tier1互聯網公司研發標,并贏得若干互聯網公司定制化服務器項目,并與客戶共同拓展海外業務。
根據Gartner的研究預測,云原生技術將從流行趨勢發展到無處不在:到2025年,超過95%的新數字工作負載將部署在云原生平臺上,高于2021年的30%。
云計算的普及,帶動了整個產業的變革,使得云平臺的基礎建設需求旺盛。與此同時,邊緣計算,作為另一個新細分市場,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采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
通俗來說,邊緣計算就是為了滿足實時性(或者低延時性),通過邊緣側發起從而得到更快響應的服務。
相對于所有的數據和信息都傳回云端再進行處理,邊緣計算意味著能夠實現本地或者就近處理,大幅緩解云端的負荷壓力,不僅能夠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做到資源整合,也符合“雙碳”的目標。
因此,對于智能化生產/生活以及物聯網IoT,邊緣計算的優勢巨大,充滿想象空間。
根據IDC的數據,全球邊緣基礎設施市場預計在2021-2025年將以12.5%的CAGR增長,到2025年達到417億美元。
云計算+邊緣計算是未來的趨勢。因此,ICT的基礎設施升級仍是未來的主旋律,對聯想的ISG而言,這也是集團走向新增長級的一個重要節點。
聯想正在嘗試與各個行業進行深入合作,幫助不同的企業邁向數字化及智能化的轉型。其中,聯想與亞洲水泥(00743.HK)的合作很具有代表性。
作為傳統企業的代表,亞洲水泥對龐大的資源調配和管理有非常強烈的需求,不僅要穩定靈活,還要能夠保證算力的基礎上降低IT運維的成本和復雜性。
聯想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將亞洲水泥原來使用的小型服務器遷移到聯想ThinkSystemSR850 x86服務器上,并使用VMware vSphere完成虛擬化。
由于ThinkSystem SR850可快速升級處理器和內存,因此既可有滿足靈活性又可滿足未來潛在的數據增長需求。
同時,解決方案中包含16個VMware虛擬化授權以及管理,可在全新的虛擬化平臺上讓IT系統集高擴展性、高可靠性和方便運維于一身。
通過此次遷移,亞洲水泥的IT運維人員可以直接通過集中管理界面確定集群狀態和調配資源,從而減少了40%管理運維成本。
借助聯想提供的解決方案,亞洲水泥還將資源利用率提高了45%,這不僅大幅度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還節約了生產成本。
相似的解決方案同樣適用于面臨降本提效壓力的傳統制造業,如鋼鐵企業、紡織、金屬冶煉等,特別是大型企業。
第三財季,ISG繼續贏得多個訂單,為關鍵新客戶打造行業燈塔案例。
比如為新華社打造北京數據中心綜合信息平臺;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國內頭部藥企藥明康德、光伏巨頭隆基綠能等行業領軍企業提供高價值產品和解決方案。
成為中國銀聯云戰略合作伙伴,開展基于云計算、多方安全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等。
04 結語
展望未來,客戶以前購買的是服務器、存儲、網絡等傳統的IT基礎設施,是產品導向的。
客戶未來購買的將是算力和解決方案:通過“XaaS”(Anything as a service,一切皆服務)的理念,真正實現一站式、全方位的便捷高效的數字化體驗。
數字經濟的上半場是ICT基礎設施建設,下半場是用服務和解決方案提高效率,而這兩部分業務正是聯想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
也就是說,對于聯想而言,數字經濟就等于ISG+SSG的組合體。ISG和SSG為代表的“新聯想”,已帶來諸多驚喜,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多高利潤、高附加值產品組合的“XSG”業務,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