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徐昊)訊,3月5日,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在“缺席”一年后被再次提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
站在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超高速發展的基礎上,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新能源汽車,釋放了什么信號?
保持政策連續穩定性
“(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是擴大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靠消費拉動內循環,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徐海東看來,這一表述意義深遠。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據此,行業普遍認為,此前制訂的至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20%的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3月5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前兩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非常好,均增長了一倍多,預計今年能達到預期目標,可能大幅超出預期目標。
在此前,新能源汽車和與之相對應的清潔能源汽車,曾在2014年至2020年的兩會工作報告中連續七年被提及。然而,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汽車首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動力電池回收等內容。
新能源汽車再次被提及,在業內人士看來,其釋放了保持政策連續穩定性的積極信號。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的表述是很好的信號,證明政策是可持續的。”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表明,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退出后的其他支撐政策的退出不會太急,尤其是購置稅等政策明年應該會繼續執行,“在今年預期新能源汽車銷量600萬輛、乘用車550萬輛的規模上仍支持新能源發展,表明政策力度很不錯。”
“雖然著墨不多,但是體現了政策的一貫性,挺受鼓舞。”與崔東樹觀點類似,國內一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高層表達了同樣的態度。而另一傳統車企高層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提法,將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高速穩定增長。
保持政策連續穩定性,也是汽車業兩會代表、委員的共同心聲。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建議,延緩國家補貼一至兩年、簡化前期補貼領取手續、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同時建議考慮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進行戰略方向調整,以達確保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全停止后市場有效、持續發展,完成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目標。
數字化、關鍵零部件保供與汽車業息息相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培育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及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的內容與我國汽車產業息息相關。
此前一年多時間內,影響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芯片問題,也成為今年兩會上汽車業代表提及最多的關鍵詞。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兩會建議中提出,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并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除此之外,陳虹還建議國家牽頭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芯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業提出,要解決“缺芯”問題,短期應由國家相關監管部門出手,系統布局,恢復秩序,防止一哄而上加劇亂象。面對擴產、投產的芯片制造企業,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使企業能夠迅速投產以解汽車行業燃眉之急。但中長期來看,要避免此類情況的再次發生,需建立自主可控的芯片供應鏈,并建立車規級芯片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長期機制,這是支撐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也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了關于“從國家部委層面下設汽車芯片主管部門,制定汽車芯片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等建議。
與芯片密不可分的,是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在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中,涉及智能網聯汽車和數據安全的建議同樣不在少數。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是中國汽車行業實現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更是支撐構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關鍵節點。不過客觀上也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包括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系統安全等,同時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數據環境等仍在建設當中,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今年的兩會代表提案是行業呼聲的體現,展現汽車行業兩會代表在強國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兩會提案對行業發展的環境改善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