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華為新數據正式公布,被限制的這三年,可一點都沒有退步!
在華為5G遭到歐洲國家拒絕之后,諾基亞和愛立信從中受益頗豐,也借此占據了足夠多的市場份額,成為了華為合格的競爭對手,在技術上的差異,也注定了他們無法更進一步,除了那些迫于壓力之下,放棄合作的國家,其余的毫不猶豫選擇了華為,這也讓華為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
華為擁有著全球最多的5G專利,任何國家想要實現完善、好用的5G網絡,都無法繞開其技術專利,即便是已經拒絕合作的國家,依然避免不了大額專利費的繳納,即便在面臨相關限制之下,在關鍵數據公布之后,華為在2021年的市場份額上,依然取得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華為公布關鍵數據
針對華為的相關限制,實施已經超過三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5G領域、到后來的芯片領域,華為非但沒有被眼前的困境所打倒,反而有了更好的成長,如今華為在操作系統、云服務、智能汽車等等領域,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顯然華為已經化被動為主動,展開了對于被壟斷技術的全面化布局。
通信領域是華為最重要的布局,超過20年的布局,也讓華為走向了該領域的巔峰,為世界科技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和手機缺芯之后銷量下滑不同的是,在被限制下的5G布局,反而有了一個更明朗的方向,關鍵性數據的公布,也證實了華為實力的強大,更加證明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根據專業機構給出的數據,華為2021年在全球通訊設備市場,市場份額達到了28.7%,穩穩地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而愛立信和諾基亞位列其后,市場份額分別為15%和14.9%,這樣的差距,也讓世界看清了“謊言”,華為5G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相比之下,諾基亞和愛立信的份額相差無幾,可見他們的客戶來源幾乎是一致的,很多都并非主動來源,而是無可奈何之下才做出了選擇,但即便如此兩家企業的市場份額相加,才能夠達到華為的水準,這是中企至高無上的榮耀,被壟斷了幾十年的通訊領域,中國也終于實現了彎道超車。
華為的技術得到驗證
在數據正式公布之后,證實了華為的絕對領先優勢,并沒有受到外界規則的干擾,而華為也以廣闊的胸襟,在國際上持續保持著公平、開放的合作態度,更是愿意把自己的技術直接拿出來,給相關研究機構進行全面的剖析,以證明符合國際的標準,但依然還有很多國家,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在相關限制之下,華為5G設備的供應量不降反增,實現了同比的大幅度增長,拿下了全球28.7%的市場份額,而這還是在通信領域主要市場歐洲地區,被限制之后得出的數據,華為這個第一雖然拿的不容易,但卻很好的證實了“限制發展”,在絕對的核心技術面前,根本就是無用功,華為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還將持續擴大!
華為是如何做到的
不得不承認的是,相關限制對華為還是存在挺大影響的,就拿消費者業務而言,在缺乏了芯片的足額供應之后,在營收上大幅度減少,好在鴻蒙系統的誕生,重新注入了活力,那究竟華為是如何在困境當中,依然能夠實現在通訊領域份額的增長的呢?
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都超過了千億,至少占據了總營收的10%以上,這也導致了華為的利潤率極其的低,但也正因為如此,讓華為擁有了絕對核心的技術,始終在領域內保持絕佳的競爭優勢,僅僅是每年在通訊設備領域的研發投入,都要比諾基亞和愛立信的總和還要多。
目前華為在科研投入上,在全球科技企業當中也能排在前三的位置,這也保障了在技術方面持續的領先優勢,隨著華為不斷增加研發力度,其它通訊設備供應商,想要趕超華為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老牌的巨頭諾基亞以及愛立信,超越華為的希望也非常的渺茫,事實已經擺在眼前,華為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通訊企業。
華為憑借著自身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幫助國產技術成功邁入了國際市場,并且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更為關鍵的是華為的自主創新精神,已經帶動了不少的企業參與技術國產化,對于這樣的改變,你們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