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 成36.8萬輛和33.4萬 輛 ,同比分別增長2倍 和 1.8倍。在新能源車銷量大增的同時,不少車企近期也紛紛上調價格。
盡管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并沒有因價格上漲而導致整體下滑,但從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還是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因此,如何破解原材料漲價,穩定產業鏈安全已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汽車工業產業鏈相對較長,因此增強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已成為業內共識。
中汽協表示,純電動車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大頭,但2022年前兩個月,國內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保持迅猛增長的勢頭。“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與比亞迪、理想汽車等企業前期在消費認知上做的大量市場拓展工作息息相關。”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說,未來10年,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市場銷量都將保持增長。
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動力電池的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月,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13.7GWh,同比上升145.1%,環比下降15.5%,同比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其中三元電池共計裝車5. 8GWh,同比上升75. 6%,環比下降19.9%;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7.8GWh,同比上升247. 3%,環比下降12.3%。
碳酸鋰價格的迅猛上漲,是因為上游有色金屬鋰原料的短缺造成的。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數據,2021年我國65%的鋰原料需要進口。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的爆發式增長,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和鋰鹽生產國,鋰資源供需矛盾逐漸加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現在市場上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存在“一電難求”的情況,動力電池本身的優勢產能在國內還是不足的。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原材料都在大幅度上漲,為了穩定價格,我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實施一些戰略儲備,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相結合的辦法,平抑市場的物價。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是動力電池,電池占了新能源整車成本的大頭,原材料碳酸鋰又是電池的主要成分。一家位于江西宜春的碳酸鋰原料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20年底開始,碳酸鋰的價格一路水漲船高。當時的價格基本維持在5萬元每噸左右,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現在已經漲到了50萬元每噸。專家指出,除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全球芯片短缺等原因也是新能源汽車漲價的原因。
目前新能源車發展的制約因素是鈷等資源的保障,因此有發展磷酸鐵鋰的思路,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的發展主要在于磷酸鐵鋰電池的巨大增量。“近期歐美新能源車的高能量密度趨勢明顯,我們也要加速推動高能量密度電池裝車,實現鈷資源的充分利用,把鈷礦庫存變成車載鈷庫存,通過政策引導,實現有效配置鈷礦資源,提高鎳鈷鋰資源的保障。”
續航能力對于一款新能源汽車來說,尤其重要。續航能力不佳,不僅限制了日常出行,更會帶來頻繁充電的苦惱,影響日常行車體驗。因此,對于追求高品質體驗年輕人來說,更需選擇續航能力持久且配置快充功能的車型。
高品質體驗的“基石”,就是車輛的安全性。一輛新能源汽車若是安全不過關,再好的體驗也是泡影。因此,新能源汽車硬件設備的安全性、內在配置上的主動安全功能和被動安全功能都需注意。
當然了,對于不同追求的年輕人來說,高品質都有著不同的詮釋方向。于顏值黨而言,他們更看重外觀。于“老司機”們而言,他們更看重駕駛體驗。所以大家在考慮新能源汽車哪家好時,還得根據自己的喜好,再細致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