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芯片行業市場規模將達6300億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正成為拉動芯片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未來5年,汽車芯片復合增長率約10%,增速位居第一。然而,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疊加地緣政治危機、國際貿易戰、經濟逆全球化等因素,當前全球范圍內芯片短缺正成為制約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由于汽車芯片主要制造鏈在國外,國內沒有完整的生產、封裝、測試鏈條,中國汽車芯片產能控制和調節能力有待提高。
為加快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產業鏈發展,一是保供穩供,梳理關鍵領域芯片供需情況,引導國外汽車芯片企業來華投資,建立芯片及重要原材料應急儲備機制;二是穩定市場,加強執法監督力度,調控原材料價格無序上漲,緩解企業壓力;三是強化政策引導、加快汽車芯片整體產業鏈布局;強化節點攻關,有序突破研發、制造、封裝等卡脖子關鍵領域;四是強化應用牽引,加大支持力度和人才引進力度,加快推動芯片國產化發展步伐。曾慶洪認為,只有政府和研發機構、企業共同發力才能真正解決芯片瓶頸,推動產業發展。
去年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芯片在全球一度出現了供應短缺,這個問題今年將重點加以解決。持續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穩價,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強對期貨和現貨市場有效監管。實施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貫通工程,建立協同研發、產品研制、試驗驗證等生態聯合體,依托龍頭企業保鏈穩鏈。
一是持續補齊短板弱項,聚焦國計民生、戰略安全等關鍵領域,緊盯“卡脖子”薄弱環節,一體推進短板攻關、迭代應用和生態培育,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將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項目,突破基礎領域短板弱項,夯實產業鏈供應鏈基礎。
二是持續鍛造長板優勢。一方面加快實施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年行動計劃,打造重點領域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把握前沿領域發展先機,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三是持續破除瓶頸制約。持續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穩價,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強對期貨和現貨市場有效監管;實施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貫通工程,建立協同研發、產品研制、試驗驗證等生態聯合體,依托龍頭企業保鏈穩鏈。
當前,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實現進口替代迫在眉睫,已經成為國家產業重要戰略方向,加快實現車規芯片自主可控時不我待。但芯片產業短期內無法一蹴而就,汽車芯片‘斷供’問題單純利用市場手段難以有效調節,需要更多發揮我國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以國家的力量推動國產芯片產業崛起。
國內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補貼政策的落地。按照最新政策,2022 年之后新能源汽車國家財政補貼即將完全退出。但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從未改變," 雙積分 " 政策被認為是接棒補貼政策的重要手段。但近兩年來不時發生的積分價格暴漲暴跌事件,也讓眾人對其穩定性調節功能持觀望態度。
即便是面對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時局動蕩等危機,國內車企目前依然保持了較為穩健的發展趨勢。面對變幻莫測的復雜環境,車圈高層依然保持高度警惕。對未來大方向的判斷基本保持一致,針對芯片、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熱門領域,提出相關建議的同時也在積極布局。
短期優先解決“缺芯”問題;中期完善產業布局,實現自主可控;長期要構建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完善整體布局,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緊抓戰略機遇,有序解決發展障礙,打造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持續提升中國汽車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