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比芯片領域的處境還難,中企多年無法實現技術突破!
一提到國內被限制的技術,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就是芯片領域,但是芯片的成型不僅只有制造過程,還包含了研發設計和最終的封裝測試,由于國內很多企業都擁有了高端芯片的研發設計能力,國內缺乏的技術是芯片的制程工藝,很多人自然而然會以為最難的環節是制造過程,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實際上國內所掌握的研發設計工藝,也只是搭建在他人的核心技術上實現的,設計芯片之前所需要用到的架構和EDA設計軟件,都是我們所不具備的技術,這兩個核心技術直接決定著芯片后續的性能,因此國內看似輝煌的芯片領域,還有著很多的技術需要去突破。
好在全球唯一的移動架構供應商ARM公司并非是美企,因此在授權上不存在太大問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出在工業軟件上,國內企業對于這方面的技術并不太重視,因此在工業軟件上的基礎非常薄弱,一旦這項技術被限制的話,后續所有環節的技術也就沒有意義了。
工業軟件的定義
工業軟件簡單點來講的話,就類似我們日常使用的APP,不同的種類被賦予不同的功能,而工業軟件針對的是工業應用需求,主要分為編程語言以及系統服務兩大類,不同的工業需求有不同的軟件來完成,而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用于建筑工程的CAD制圖軟件、以及用于修圖的PS軟件、用于芯片設計的EDA軟件等等!
每一個工業軟件在領域內是無可替代的存在,但這些高端的工業軟件,沒有一個是屬于國內企業研發的,更讓人無奈的是,這些軟件基本都是美企研發的,我們要想使用這些軟件,就必須要獲得他們的授權,目前已經對這些軟件產生了高度的依賴,如果無法完成工業軟件的國產化,會對我們產生什么影響呢?
工業軟件被壟斷的影響
工業軟件主要分為民用和軍用兩個范圍,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就好比一個房子的“框架”,然后在里面填充各式各樣的東西,如果這個基礎不夠穩固的話,那么再華麗的東西在里面也會變得一文不值,由此可見工業軟件對于科技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軍用領域,更是容不得一絲馬虎。
對于現代化的國家而言,工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基礎,所創造的GDP也是逐年遞增,一旦在工業軟件上被“卡脖子”,將會大大影響到國內的經濟發展和進步,類似華為的困境將會再次重演,目前國內也意識到了后果的嚴重性,很多企業也加入到了技術研發的行列當中,那究竟有沒有辦法實現工業軟件的國產化呢?
有機會實現工業軟件國產化嗎
在意識到工業軟件的重要性之后,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工信部就官宣,后續將會全力致力于CAD、CAE、EDA等等軟件的突破,同時國家也多次提及了工業軟件國產化的勢在必行,有了這樣的重視程度,后續對于從事技術研發的企業扶持力度注定不會小,實現國產化也并非沒有可能。
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市場環境,并且經濟還在穩步地前進當中,因此沒有任何會被限制的安全隱患,我們都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攻克,去年國內的GDP達到了114.4萬億,擁有著前進的資金實力,只要加大對于工業軟件的投資,終將會有一天能夠實現工業軟件的國產化。
目前國內在工業軟件領域相對空白,想要填補這樣的空白注定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如今國內的科研氛圍已經有所提升了,只要肯花重金去聘請專業人才,在避免人才流失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引進海外的尖端人才,目光要往長遠了看,才能夠真正解決這樣的困境。
相比于芯片領域而言,目前從事技術研發的頂尖企業越來越多,而且牽頭的還是中科院,在不久之后肯定能夠實現技術的突飛猛進,然而工業軟件領域就不一樣了,技術研發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普通企業根本難以為繼,因此也很少人愿意去從事這樣未來不明朗的研發。
所以說目前國內的工業軟件領域,是要比芯片領域更加的困難的,很多中企經過多年研發無法實現技術突破,資金的缺乏讓他們望而卻步,華為的遭遇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在國家的扶持之下,相信能夠為工業軟件領域賦能,盡早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產權核心架構,對此你們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