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買手機是一定要看芯片的,也就是Soc,因為它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手機的性能,是真正核心的東西。
但Soc數量眾多,有不同的廠家,也有不同的型號,一般人容易看蒙圈,所以也就有了各種Soc天梯圖,評測對比等。
Soc是集成CPU、GPU、NPU、ISP、DSP等等單元的,但真正決定性能的是CPU(影響運行速度)、GPU(影響游戲性能)、基帶(影響網絡)這三大件。
今天按照CPU的多核性能進行排名,如果多核差不多,則再按單核性能排名,來給大家說一說當前手機芯片,看看大家認同不認同這個排名。
而說CPU,我們則要談IP核,目前手機芯片中主要使用ARM的架構,理論上來講,X2≈X1>A78>A77>A76>>A75>A73>>>A55/A53。
接下來開始排名,第1、第2、第3名都必然是蘋果的A15。
A15目前也有三個型號,一個是A15滿血版,臺積電N5P工藝,6個CPU核,5個GPU核,iPhone 13 Pro/13 Pro Max獨占。
一個是A15的4核GPU版,CPU與A15滿血版一樣,但GPU少了一核,iPhone 13/13 mini/SE 3獨占。
一個是A15的CPU降頻版,6核CPU、但大核頻率較上面兩款下降,而GPU是5核,iPad mini 6獨占。
第4名則是天璣9000,臺積電4nm工藝,ARMV9架構,8核CPU,10核GPU,性能功耗參數比高通的8Gen1更強,GPU稍弱一點。
第5名是蘋果的A14,臺積電5nm工藝,從多核跑分來看,比天璣9000弱一些,但比高通8Gen1好一點,上一代的A14這個成績,足以自傲了。
第6名則是高通8Gen1,三星4nm工藝,ARMV9架構,用錯了三星的工藝,CPU不太行,GPU很強,但發熱很猛,難以駕馭。
第7名則是高通驍龍888/888+,三星5nm工藝,性能其實與高通8Gen1差不多,但同樣是發熱巨大,手機廠商們都很頭痛,稱之為火龍。
第8名則是天璣8100,采用臺積電5nm工藝,性能較高通888級的CPU多核稍微弱一點點,但功耗控制方面其實還好一點點。
接下來第9、10、11名都是華為的,分別是麒麟9000、麒麟9000E、麒麟9000L這三顆芯片了,采用的是臺積電的5nm工藝。
這三顆芯片主要是CPU、GPU核的不同,麒麟9000是8核CPU、24核GPU;而麒麟9000E是8核CPU、22核GPU;麒麟9000L是6核CPU、22核GPU。
從CPU來看,麒麟9000多核和天璣8100差不多,稍弱一點點高通驍龍888/888+,GPU差不太多。
至于麒麟9000L的排名,理論上來講,要在高通870、蘋果A13、三星2200等后面,但也差不多太,差不多一個水平,所以就排在這里。
接下來應該是高通驍龍865+/驍龍870、蘋果A13、三星Exynos 2200、天璣1200、高通778G這些芯片了。但這些芯片慢慢的要劃分到中檔芯片中去了,所以就不多介紹了。
不知道對于以上排名,大家有什么看法,我認為真是可惜了華為,麒麟成絕唱后,無法推出更強芯片,慢慢的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