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消息,上清所官網披露,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將發行2022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為30億元,期限為180天。華為表示本次募集資金的用途主要是為了補充公司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營運資金,以支撐各項業務發展和關鍵戰略落地。
(圖源華為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1月、2月、3月,華為已經累計發行了4期中期票據,合計融資140億元,利率區間為2.3%-2.9%。如果再加上此次發行的超短期融資券,華為2022年已經融資了170億元。這個數額也超過了華為從2019年開始發行國內債券以后每一年的融資總額。
營收大減,多項業務需要大量資金支撐
華為為何要頻頻發債,最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缺錢”,由于受到美國的制裁,華為的部分業務受到重大打擊,營收大減,并且華為在營業成本及研發支出上也隨著公司各項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相應增長。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華為2021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相較于2020年的銷售收入8914億元,同比下降了28.6%。銷售收入一年就減少了2546億元,在外部的多輪制裁下,華為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雖然銷售收入減少了,但華為并未因此而縮減在研發上面的投入,反而逆勢增長,2021年,華為研發投入達1427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占全年收入的22.4%,在世界范圍內,華為1427億的研發投入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谷歌公司。
在4月2日,華為還發布了關于分配股利的公告,拿出614億元用作分紅,意味著持股員工平均可分得46.69萬元。在2021年,華為發放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方面的費用達1371億元人民幣,簡單估算下,員工人均年薪為70.3萬,月薪平均5.86萬。
此外,華為如今多個重要項目工程建設還未完成,仍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目前,在建大項目主要有5個,分別是貴安華為云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約72億元;崗頭人才公寓項目,總投資約47億元;團泊硅8號地塊工業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用于終端制造;松山湖華為培訓學院,總投資為42億元;上海青浦研發生產項目DGEF,總投資約102億元。
計劃建設的主要工程有5個,分別是上海青浦研發中心項目ABCH區,總投資68.95億元,上海青浦人才房項目,總投資69.30億元,團泊硅5號工業項目,總投資41.48億元,松山湖南區研發中心項目(253地塊),總投資20億元,西安二期項目,總投資26.53億元。
軍團作戰與投資雙管齊下
前段時間華為在其心聲社區表示,明確正式組建互動媒體(音樂)、運動健康、顯示芯核、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站點及模塊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字化服務和政務一網通等10個預備“軍團”,同時公布了各預備軍團長的任命。
2021年,華為集團便已成立了煤礦、海關和港口、智慧公路、數據中心能源、智能光伏等5個“軍團”。任正非曾表示,希望通過軍團作戰,打破現有組織邊界,快速集結資源,穿插作戰,提升效率,做深做透一個領域,對商業成功負責,為公司多產糧食。
此外,近日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伙企業的工商信息也發生了變更,注冊資本從45億元增至70億元。這意味著華為在各行業的投資上將要繼續加碼投注。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增資深圳哈勃此次并未引入新的投資方,華為、華為終端、以及哈勃科技對深圳哈勃的持股比例不變,依然分別為69%、30%、以及1%。
其第一大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出資額從31.05億元增至48.3億元,華為終端(深圳)有限公司的出資額從13.5億元增資21億元,哈勃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額從4500萬元增至7000萬元。
據了解,深圳哈勃成立于2021年4月15日,是華為旗下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平臺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哈勃投資在2022年1月14日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機構類型是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
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意味著華為旗下哈勃投資正式進軍私募基金行業,未來將成立私募基金產品,面向個人和機構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進行股權創業投資。
研發上不能停止,多個項目工程的建設,各行業的投資以及軍團的成立,這些種種,都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支持。因此,通過在中國境內發債以募集到充足資金,無疑是華為的最優選擇。
綜上所述,在營收上面受到打擊的華為,為了更好的發展自身業務以及持續優化資本架構,華為必須堅持通過合理的融資布局,以確保公司財務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