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報道指出榮耀手機獨立運營后的2021年底發布的手機采用美國芯片的比例逼近四成,而2020年的手機則是來自國內芯片的占比接近四成,一年時間幾乎顛倒過來,此舉其實恰恰說明了華為海思的強大。
日本媒體拆解了榮耀手機在2020年發布的榮耀30S手機的芯片來源情況,發現這款手機來自美國的芯片占比大約為9.6%,來自國內的芯片則有37.5%,當時榮耀手機尚在華為手機旗下,它的手機芯片來自華為海思。
日媒同時拆解了2021年發布的榮耀X30,分析發現這款手機來自美國的芯片占比高達38.5%,而來自中國的芯片則只有10.2%,這已是榮耀手機自2020年10月拆分獨立運營之后一年。
對比可以看出榮耀手機獨立運營一年后,來自國內的芯片占比大幅倒退,而來自美國的芯片占比則大幅上升,其中的芯片占比幾乎顛倒過來,形成了鮮明對比。
導致如此結果的原因,除了榮耀手機獨立運營為了解決芯片供應問題,而積極與美國芯片企業合作之外,還在于獨立運營后的榮耀手機沒有自己的芯片業務,而此前榮耀手機的芯片有相當大比例來自華為海思。
類似的情況其實在華為手機身上就已有所體現。此前就有分析機構也曾拆解華為的手機,發現華為手機近幾年來自國內的芯片占比在顯著提升,其中某款華為手機來自華為海思的芯片占比更高達五成以上。
業界了解華為海思大多是華為海思的手機芯片,然而華為海思其實早已不僅限于手機芯片,這么多年研發的芯片種類已相當繁雜,它研發的芯片包括基站芯片、電視芯片、手機芯片、SSD控制芯片等等,2019年啟動備胎計劃以來,華為海思更進一步深入研發手機的諸多芯片。
據了解手機是一個相當精密的產品,采用的芯片有100多種,而華為海思就研發了其中的半數,可見華為海思的技術研發實力相當厲害。業界人士指出,華為公司的發展路徑其實與三星頗為類似,即是借助于取得優勢的通信設備和手機業務,發展產業鏈業務,而華為海思就承擔起研發諸多芯片的任務。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榮耀手機當年還在華為旗下的時候,國產芯片占比接近四成了;然而2020年9月15日之后,臺積電等芯片代工廠無法再為華為代工之后,華為海思的諸多芯片都無法生產,榮耀手機無法采用華為海思的芯片,而國產手機產業鏈能提供的手機芯片種類又太少,這就導致了榮耀手機來自國內的芯片占比大幅下降的現象。
如此現象,其實恰恰反映出華為海思當年的強大,它一家研發的芯片就涉及到了手機所采用芯片種類的半數,甚至比整個中國手機產業鏈能提供的芯片種類還多,可惜的是華為海思如今面臨的問題眾所周知,所以希望華為海思能早日解決芯片生產問題,繼續帶動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它對中國芯片產業來說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