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人工智能 > 業界動態 > 人工智能投融資數據全公開,AI芯片受追捧,紅杉資本騰訊最活躍

人工智能投融資數據全公開,AI芯片受追捧,紅杉資本騰訊最活躍

2022-05-10
來源:硬科技視點
關鍵詞: 人工智能 AI芯片 IT

近年來,在數字經濟的發展大潮中,國家格外重視并積極支持人工智能的發展,在強力的政策助推下,盡管我國人工智能行業起步慢,但發展迅速,已經逐漸成為國際競爭的中堅力量。

本文將通過IT桔子發布的《2021-2022人工智能創投數據報告》,解析近些年我國人工智能的投融資情況。

-01-

近十年中國AI行業發展

科技進步、政策支持,近年來我國的人工智能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截止到 2021 年底,IT 桔子收錄到的中國泛人工智能公司有 7362 家。

以 2010 年為分界線,IT 桔子收錄到的數據顯示,2010 年以前新增人工智能新公司數量為 892 家,但在 2010 年之后新增公司數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2010-2017 年期間每年新增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數量不斷增多且整體呈上升趨勢,2015 年達到頂峰這一年新增 1089 家人工智能公司。

不過隨著市場火熱期的消退,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新增數量也隨之減少并出現大幅度下滑,2018 年新增數量為 752 家,2019 年是上一年的一半為 326 家,2020 年為 266 家,2021年在疫情打擊下新增公司數量為 57 家,僅為 2020 年的 1/5。

從人工智能公司所處地區分布來看,北上廣依舊是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主陣地。IT 桔子數據顯示,截止到 2021 年底,北京共有 1878 家人工智能公司,占到總數量的 26%;廣東有 1623 家公司,占比 22%;上海有 1192 家公司,占比 16%,三者瓜分走全國 64%的公司,形成絕對的第一梯隊。

除此之外,由浙江和江蘇領銜的第二梯隊是人工智能公司發展的另一主戰場,分別擁有693 家和 546 家公司,兩者占據全國 16%的人工智能公司數量。以上這些地區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基礎經濟建設、還是人才聚集度和當地政策等都極具優勢,因此能吸引到眾多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此建立。而以四川、山東、福建、湖北、安徽為代表的第三梯隊,分別均擁有上百家公人工智能公司,其他諸如天津、湖南等地因欠缺一定的優勢所擁有的人工智能公司數量均未過百。

根據 IT 桔子數據顯示,中國 AI 領域創業者中,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有 288 位占據首位,其次是北京大學有 179 位,上海交通大學有 127 位。其他孕育 AI 人才的中國高校還包括中國科學院、浙大、復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航等,海外的高校還有斯坦福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等。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主任研發工程師徐持衡,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 CTO 唐文斌,為清華大學姚期智實驗班畢業生,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除了擁有知名高校的學歷背景外,AI 創業者們的職業背景則是另一大看點——百度和微軟成為中國 AI 創業者最大的搖籃。

-02-

近十年中國AI投融資概況

截止到 2021 年底,中國 AI 領域發生投資并購事件共 7442 起。近十年來,中國 AI 投融資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發展。

具體來看,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自 2010-2018年連續 8 年遞增,尤其是 2014 年,投融資事件數量不僅是 2013 年的 3 倍之多,還超過了2010-2013 年所有事件數量的總和,大批資本涌入該賽道,人工智能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

在社會發展、政策助推等因素影響下,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在 2018 年達到巔峰,融資事件數量達到 1185 起,盡管之后在 2019-2020 年數量出現了下降,但仍保持較高的數量水平,隨后在 2021 年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增長至 1132 起,逐漸恢復至巔峰水平。

隨著投融資事件的增加,投資金額也發生了變化。自 2010 年以來,歷年投資金額處于增長趨勢,尤其是 2015-2021 年期間,投資金額增長明顯。在 2014 年及以前,投融資全年金額僅僅在百億、十億級別徘徊,2015 年之后投融資金額上升至千億級別,2021 年創造了新記錄投融資金額達到 3343 億元。

從數據圖上,我們能看到自從 2015、2016,中國 AI 投資整體持續向好,尤其是近五六年里,每年融資事件平均在 1000 起左右,金額更是有跨越性的長進。中國 AI 領域可以說穿越了資本市場的寒冬期,沒有明顯的低谷時期。在整個新經濟一級市場投資大幅下滑的2018、2019 里,AI 投資保持了活躍和熱度。

這兩年,中國 AI 領域的融資金額達到 2600 億、3000 多億元。一方面是一級市場項目走向后期,拿大錢的公司更多了;另一方面隨著創業板、科創板對高科技公司的開放和扶持政策,一些 AI 技術和應用公司走向二級市場,大額的上市募資給 AI 領域增加了可用資金。二級市場的募資體量往往是一級市場的多倍。

中國 AI 領域的整體單筆融資交易平均值是 1.5 億元,相比于多數行業都較高。從研發到商業落地,高昂的人工成本、研發成本、不確定的應用場景嘗試、較長的商業周期都決定了 AI 創業門檻高、投資資金門檻也頗高。

IT 桔子觀察到這些年 AI 單筆融資平均從 2016 年的 1.15 億元,到 2021 年底已有 3.53億元。2017 年之前是 AI 投資的萌芽初期,當時多數投資為早期階段,融資金額較低。不過隨著 AI 市場與風險投資市場的雙創高速發展,在 2018、2019、2020 年里,VC、頭部巨頭公司,以及部分國資的機構、銀行等多類型資金對 AI 行業的小巨頭們連續大額注資。這幾年里商湯、第四范式、云從、依圖等純 AI 技術公司紛紛獲得數十億美元級別融資,他們也正處在關鍵的商業應用探索階段。

從歷年中國人工智能融資事件輪次分布來看,獲得融資較多是種子天使輪以及 A 輪這樣的初創公司,在歷年中都占有較大份額,最高峰時兩者占比一度達到 76%,這與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較晚、技術受限等因素有關。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行業在得到發展之后,早期投資的比重持續大幅地下降,到 2021 年天使/種子輪投資占比 12%,A 輪投資占比 39%,兩者占比已由巔峰時的 76%降至 51%。

取而代之的是B 輪、C 輪等投資比重不斷增大。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AI 公司中 IPO 與 IPO 上市后融資越來越多,且占比逐漸增大,2021 年占比 4%,這表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數年后,部分公司進入成熟期,開始走向二級市場。

從產業鏈劃分,人工智能產業分為底層基礎層、中間技術層、上層應用層?;A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礎,主要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及算例支持,包括數據平臺、傳感系統、計算力、AI 芯片、存儲;技術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以模擬人的智能相關特征為出發點,構建技術路徑,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模式識別技術等;應用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延伸,集成一類或多類人工智能基礎應用技術,面向特定應用場景需求而形成軟硬件產品或解決方案,涉及的領域有零售產業、金融產業、電商服務、安保工作、教育產業等。

IT 桔子收錄到的歷史數據顯示,在所有獲投人工智能公司中,行業應用層所處公司最多共有 3322 家,占據了 55%的份額;其次為技術層公司有 1813 家,占比 30%;數量最少的為基礎層公司共 816 家,占比 14%。

從數據結果來看,近十幾年,AI 投資的主流始終是行業應用層,如智能客服、智能營銷、智能醫療、智慧金融等。這類型的公司相對技術型公司研發成本較低,可探索商業場景豐富,距離商業化更近,更普遍的得到資本的青睞。

不過數據趨勢是,基礎層投資在不斷增長。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以 AI 芯片、計算力、數據平臺等為核心的 AI 基礎層投資占比正在提升。到 2021 年最新數據是,占比21.7%。

自 2011 年以來,AI 芯片的投資事件數量和投資金額整體都呈上升趨勢,截止到 2021年,中國芯片領域共披露融資事件的有 435 起,融資總額為 921 億元在。2021 年 AI 芯片領域共有 112 起投資事件,投資總金額 387 億元,數量和金額均為歷史最高。AI 芯片被認為是一項新的科技機遇。受益于國家政策對于硬科技的引導投資,資本市場對于 AI 芯片初創企業報以相當高的投資熱情。

當前的 AI 芯片主要可分為云端訓練芯片、云端推理芯片、邊緣端推理芯片三類。市場上參與競爭的有傳統芯片巨頭廠商、互聯網巨頭企業跨界,以及初創公司。初創企業必須要尋找到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即組建一批實力強勁的團隊,在某一個新興市場、或者芯片巨頭因為種種原因不去做、或做不好的市場,形成錯位的競爭優勢,并且借助小公司靈活的特點,快速了解客戶需求,并且形成銷售,進而在市場上站住腳跟。

-03-

AI領域活躍投資方

時代前進的軌跡總是伴隨著不斷變化的產業而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逐漸深入到各個領域,開始在全世界嶄露頭角,并吸引到各大投資機構的目光。自 2011 年以來,包括紅杉中國、IDG 資本、經緯中國等多個一線投資機構早就盯上了人工智能行業,紛紛砸錢投資,開始了新的布局。

IT 桔子收錄到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最活躍的投資方前十名分別為紅杉中國、IDG 資本、真格基金、五源資本、騰訊投資、英諾天使基金、創新工場、深創投和聯想之星。這其中,截止到 2021 年底,紅杉資本中國出手中國 AI 投資 199 次,位居榜首;IDG 資本以 150 起的投資事件位居第二;真格基金則憑借 131 次的投資數量名列第三位。

紅杉資本中國人工智能領域上的投資可能要比大家想象中的要早。IT 桔子收錄到的數據顯示,紅杉在人工智能領域最早的一筆投資發生在 2007 年,投資了一家名為“凌動智行”的交通出行公司,之后從 2011 年便開始了不間斷的投資。紅杉資本中國每年在人工智能產業上的投資數量不斷上升,并在 2021 年創造了新的記錄,共出手投資 59 次,占歷史總投資事件的 30%。2021 年紅杉資本中國投資的代表性企業有第四范式、梅卡曼德機器人、燧原科技、懸鏡安全等。

另外,紅杉中國更重視早期 A 輪企業——IT 桔子數據顯示,2011-2021 年期間,紅杉中國投資的人工智能 A 輪公司高達 81 次,占總事件數量的 41%。當然,在此期間不少被紅杉中國投資過的公司已成長為如今的知名企業,例如 2014 年A 輪投資的依圖科技,現已成為“AI 四小龍”之一;2015 年天使輪投資的第四范式,如今已成為新一代獨角獸企業;2015 年種子輪投資的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線,現已成為行業代表公司。此外,京東、字節跳動、極兔速遞、快狗打車等公司都有背后都有紅杉中國的投資。

IDG 資本:15 年 AI 投資史,市場“老江湖”。雖然根據 IT 桔子查到 IDG 資本在人工智能領域上最早的投資發生在 2002 年。不過真正開始在該領域上發力是在 2014 年之后。IDG 資本合伙人??庠硎舅麄兪菑?2014 年開始關注人工智能的,事實也是如此。IT 桔子數據顯示,2011-2013 年 IDG 資本在人工智能方面投資總事件數為 6 起,而 2014 年就達到 9 起超過之前 3 年數量的總和,此后 IDG資本不斷加大投資,截止到 2021 年底,IDG 資本 AI 方面的投資達到 145 起。

IDG 資本在 AI 領域的投資走向主要集中在行業應用層和基礎層,分別投資 81 次和 33次。在行業應用層方面,IDG 資本偏向于智能交通(19 次)、智能金融(16 次)和智能物流(9 次)領域,投資的企業中較為知名的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追覓科技、壁仞科技等。而在基礎層方面,IDG 資本則大力布局數據平臺企業,出手投資 20 次,投資了包括惟客數據、沖量在線等在內的 10 家公司。

IDG 資本在人工智能方面投資的另一特點是,獨投次數多、資金規模大。IT 桔子數據顯示,在 AI 領域投資的 145 起事件中,IDG 資本有 27 次是獨自投資,投資金額多為千萬元規模,最高則達上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IDG 資本的投資獲得了付出與收獲的正向回報。早期投資的商湯科技已成為“AI 四小龍”之一;參與投資的 A 輪公司美團秀秀、小鵬汽車已成為行業代表性企業;IDG 投資的特斯聯、壁仞科技、思謀科技、數瀾科技等公司現如今已成為業內獨角獸企業。

真格基金于 2010 年投出了人工智能領域第一筆投資,自此之后真格基金頻頻出手,在2014-2018 年迎來投資高峰期時,2016 年更是投出 26 起事件,截止到 2021 年底總投資事件數為 131 起。而且在投資的這些人工智能公司中,真格基金重點關注早期企業。IT 桔子數據顯示,真格基金投資的種子天使輪公司達 61 次,占總投資事件的 47%;投資的 A 輪公司達 57 次,占總投資事件的 44%。

在投資領域分布上,真格基金的投資略為分散,貫穿了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個層面。基礎層方面,真格基金投資了芯片公司蘋芯科技、傳感系統公司清雷科技、數據平臺公司一面數據等;技術層方面,投資包括計算機視覺與圖像公司依圖科技、模式識別技術公司格靈深瞳、智能交互公司渡鴉科技等;應用層方面,真格基金投資了智能安防公司云洲智能、智能醫療公司圖瑪深維、智能客服公司賽舵智能、智能機器人公司 YOGO 機器人等。多領域多層次的布局。

此外,不少被真格基金參與投資的早期企業如今已成長為獨角獸或者上市的頭部 AI 公司。例如 2015 年真格基金 500 萬對云天勵飛進行天使輪融資,目前該公司已成為 AI 獨角獸企業;2015 年真格基金參與了地平線的種子輪融資,現如今地平線已成為 AI 芯片屆的獨角獸公司,還有禾賽科技、依圖科技等公司均已成為行業獨角獸企業,被真格基金早期投資過的格靈深瞳近日也將于科創板上市。不得不說,在十分重視人才本身的 AI 投資領域,真格基金當年對斯坦福、對硅谷人才的傾力爭取,無疑是十分正確而高效的。

專注智能制造、硬科技等領域投資的經緯創投,自然會不會錯過人工智能產業。成立于2008 年的經緯創投,于 2010 年就開始了 AI 方面的投資。自 2011 年以來,經緯創投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數量達到了 129 起,在國內所有投資機構中排名第四。IT 桔子注意到,相較于以往年份經緯投資數量較為均衡多在 20 起以內,但在 2021 年經緯創投出手投資了38 次,同比翻了 4 倍多。

事實上,經緯創投一直在根據現實發展情況不斷調整 AI 企業的投資方向。除去一直投資的企業服務領域外,經緯創投不同時期投資的重點不同。2011-2015 年經緯創投的投資重點為智能金融領域,投資了包括樂信集團、積木盒子、微鏈等在內的 8 家人工智能公司;2016-2017 年經緯創投又側重投向智能醫療領域,例如經緯創投多次投資了自動醫學影像醫療輔助診斷系統服務商圖瑪深維,另外還投資了醫療影像解決方案提供商翼展科技;2018-2019 年經緯創投多次投資了智能交通領域,小鵬汽車、理想汽車、拿森汽車、易航智能等都是經緯創投在這一時期所投公司;2020-2021 年經緯創投則轉向了 AI 芯片領域,共有 9 起投資事件,涉及瀚博半導體、沐曦集成電路、后摩智能等在內的 6 家芯片研發商公司。

當然,在此過程中經緯創投也有成功的投資案例。較為知名的是 2016 年經緯創投參與投資了京東科技的 A 輪融資、2017 年參與投資了小鵬汽車的 A 輪融資,此后這些公司成為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另外,經緯創投多次投資的圖瑪深維、樂信集團等也發展成行業領軍企業。

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資始于 2013 年對搜狗的戰略投資,自此之后便開啟了人工智能投資之路。騰訊在 AI 方面的投資,整體呈上升趨勢,從 2013 年的 1 起投資事件,到 2017年的 11 起投資事件,再到 2021 年的 31 起投資事件,騰訊不斷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總投資事件達 107 起。

還喜歡發展較為成熟的企業,在 C 輪方面的投資較多。IT 桔子收錄到的數據顯示,自 2013年以來,騰訊有 22 起投資事件為 C 輪投資,這其中包括對極兔速遞、蔚來汽車、晶泰科技等的投資。此外,騰訊還有 29 起投資事件為戰略投資,代表性事件有 2013 年對搜狗的投資、2016 年對拜騰汽車的投資、以及 2019 年對 T3 出行的投資等。

從投資領域上看,騰訊對行業應用層的投資偏多,共有 72 次。具體來看,騰訊投資的重點在智能交通(18 次)、智能物流(12 次)和數據平臺(11 次)上,不過騰訊也多次投資了計算機視覺與圖像(5 次)、智能制造(6 次)公司,包括摩爾線程、元象唯思等。

此外,有 5 家公司得到了騰訊的長期投資。例如,騰訊投資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明略科技 4 次,涉及 C 輪、D 輪、E 輪、E+輪投資;投資人工智能領域神經網絡解決方案商燧原科技 4 次,參與了該公司 A 輪、Pre-A 輪、B 輪、C 輪的融資;參與創新藥研發商晶泰科技的 A 輪、B 輪、C 輪的融資等,這些公司都已成為行業獨角獸企業。除此之外,騰訊還投資了不少知名企業,例如搜狗、京東、快狗打車、T3 出行、極兔速遞、威馬汽車、蔚來汽車等背后均有騰訊的身影。不過,騰訊也投資了不少早期有發展潛力公司,例如參與投資天使輪公司元象唯思,A 輪公司摩爾線程,戰略投資愛芯元智等。

值得注意的是同 IDG 資本一樣,騰訊喜歡獨投、并且投資金額較大。在 107 起投資事件中,騰訊有 31 次是獨投,且多數為數千萬元和上億元規模的投資。

五源資本自 2008 年便開始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當時投資了一家金融支付公司“拉卡拉”,由此正式拉開了人工智能產業投資的大幕。不過起步較早的五源資本,并沒有持續發力,間隔 6 年后于 2014 年才正式開始了對人工智能產業不間斷的投資。即便五源資本在投資 AI 方面有幾年的空白期,但投資節奏很穩定,投資數量逐年上升,截止到 2021 年已出手投資了 96 次。

五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在公開場合表示,晨興資本習慣在非常早期進入,去支持一些當時還不是很熱門的公司,這句話放在投資 AI 領域依舊很適用。IT 桔子數據顯示,五源資本有 12 次投資為種子天使輪投資,52 次為 A 輪投資,兩者共占總投資事件的 67%。

五源資本在 AI 領域投資的另一大特點是,多次投資已投企業,頗有“自己投的公司,持續相信”的意味。IT 桔子梳理數據發現,五源資本的 96 起投資事件中共涉及 50 家公司,其中有 12 家公司被五源資本投資了 2 次,同樣有 12 家公司被五源資本投資了 3 次,2 家公司被被五源資本投資了 4 次,1 家公司被五源資本投資了 5 次。被被五源資本投資了 5次的公司為追一科技,是一家企業智能服務 AI 解決方案提供商,除了獲得五源資本的青睞外,該公司還獲得了來自招商局資本、創新工場、高榕資本、GGV 紀源資本等機構的投資,現如今已成為行業獨角獸企業。除追一科技外,被五源資本多次投資的小鵬汽車、地平線、摩爾線程、滴普科技等也發展成為獨角獸企業。

成立于 2009 年 9 月創新工場,目前在其官網上這樣介紹自己“創新工場深耕在人工智能與硬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芯片/半導體、企業服務軟件、醫療等領域,并不斷探索與創新”,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創新工場對人工智能領域的關注度。IT 桔子數據顯示,創新工場于 2013 年開始了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布局,到 2021 年為止已經投資了 80 次。

對于 AI 方面的投資,李開復曾表示創新工場的投資理念是:看清楚,下重注,布局節點。換言之便是,投資之前提前做好功課、看準之后重金押注、之后再進行上下游布局投資,最后達到李開復所說的“吃透 AI 產業上下游”。

-04-

互聯網巨頭人工智能布局

逐漸深入到各行各業的人工智能技術,憑借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巨大的發展潛力,引來了各方強烈的關注。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機遇,除了各大投資機構紛紛將人工智能作為當下和未來的投資重點外,一些互聯網巨頭諸如騰訊、阿里、百度等公司也加入其中進行布局,企圖在該領域一展拳腳。

從國內互聯網巨頭累計投資的 AI 公司數量來看,截止到 2021 年底,騰訊在國內投資AI 公司數量最多,達 82 家,其次為小米系(包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以及順為資本等),投資了 81 家 AI 公司,百度投資了 64 家 AI 公司,阿里投資了 48 家 AI 公司,京東、字節和美團相對較少,分別投資 38 家、18 家和 11 家 AI 公司。

從投資事件數量上看排在前三名的為小米、騰訊和百度。小米系以 113 筆的投資量榮登榜首,騰訊共計出手 110 次排在第二位,百度出手投資 95 次位列第三。下面為大家展示各大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具體投資布局情況。

百度:百度稱得上是國內互聯網巨頭中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先鋒者。從做搜索引擎開始,百度就已經開始了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與探索,如自然語言處理基礎的分詞、短語分析等。作為一家互聯網技術公司,百度在 2017 年宣布 All in AI——“互聯網的增長遇到了瓶頸,過去粗放式的野蠻增長沒有了?;ヂ摼W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

根據 IT 桔子數據顯示,早在 2012 年百度就開始了人工智能領域上的投資,此后又進行了多方面的布局。

IT 桔子數據顯示百度在 AI 領域投資的重點在智能交通(15 次)、AI 芯片(10 次)和智能機器人(9 次)領域。在智能交通領域,百度多次投資了威馬汽車,參與了其 B 輪、C 輪、D 輪的融資。百度投資威馬,主要是出于兩家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合作的戰略目的。

早在 2017 年百度首席財務官李昕晢就透露,會加大對無人駕駛汽車等產業的投資。百度自 2016 年開始投資自動/無人駕駛賽道,在 2017 年百度還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 Apollo。據統計,當前百度對該領域投資超過 9 次,投資標的包括希迪智駕等。

百度還多次投資了 AI 芯片公司。IT 桔子數據顯示百度自 2012 年就開始對 AI 芯片公司的投資,到目前投資了包括曦智科技、睿思芯科等。不僅如此 2021 年百度還將旗下昆侖芯片業務成立獨立新公司——昆侖芯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從投資到成立新公司足以可見百度對芯片領域的重視。

阿里巴巴:作為潛力股的人工智能產業,自然也沒能逃過阿里巴巴的眼睛。經過精心布局,如今阿里巴巴的背后不僅有飛天 AI 平臺、阿里云還有前沿技術研究機構達摩院,在日漸激烈的人工智能賽道中悄然跑進了第一梯隊。對外方面,阿里在 AI 領域也有布局。

根據 IT 桔子數據,阿里巴巴早在 2000 年就開始了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當時投資了智慧家庭生態品牌商海爾智家,不過時隔 13 年后才正式開始了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投資。從投資情況來看,阿里投資的重點集中在智能交通(9 次)、智能物流(9 次)、AI 芯片(7 次)領域。

在智能交通領域,阿里投資多以戰略投資為主,共涉及 5 家公司,其中阿里有 3 次投資了互聯網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斑馬智行。據悉,斑馬智行是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互聯網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有分析認為,斑馬智行是阿里巴巴智慧出行生態圈的重要一環。此外,阿里還投資了 T3 出行、滴滴、大眾出行、永安行等在內的多個網約車/自行車平臺背后都有阿里的身影。阿里持續投資網約車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務本地生活業務,提高自身競爭力。而阿里早期就投資的小鵬汽車,如今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企業。

在智能物流領域,阿里除多次投資菜鳥網絡外,還投資了包括快狗打車等在內的共 8家公司。在芯片領域,阿里投資了包括寒武紀、耐能等在內的 6 家公司,不僅如此阿里還在 2018 年成立獨立芯片企業「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如此看重芯片,是因為馬云此前曾表示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人們需要更便宜、更有效、更有包容性和更安全的芯片。

騰訊:在 BAT 三家中,騰訊入局 AI 最晚,2013 年才開始了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2016年才低調成立 AI Lab(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不過「晚來者」騰訊自 2013 年后頻頻出手投資,截止 2021 年底出手投資 110 次,成為 BAT 中在 AI 領域投資最多的公司。

騰訊的 AI 投資集中在智能交通(18 次)、數據平臺(11 次)領域。在智能交通領域,騰訊先后投資 4 次投資蔚來汽車,不僅如此威馬汽車、拜騰汽車、和諧富騰等一眾新能源汽車公司背后均有騰訊投資的身影。

此外,騰訊投資較多的領域為數據平臺,共有 11 次,其中投資行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明略科技 4 次。

小米:從投資主體上看,小米的投資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以小米集團為主體的投資,該投資主要服務集團本身業務,通過投資來推動業務發展;第二部分是以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為主體的投資,投資主要用來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拓展;還有一部分是以順為資本為主體的投資,該主體為獨立 VC 品牌,重點關注互聯網+、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深科技等領域。

小米在 AI 方面投資最多的領域為智能交通,共出手投資 14 次,其中 3 次投資了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 Momenta。此外,小米還投資了包括智行者、縱目科技等在內的 5 家自動/無人駕駛公司,小米在該領域出手 9 次,占智能交通領域投資的 64%。而在智能汽車方面,除兩次投資小鵬汽車外,小米還投資了蔚來汽車。小米通過投資布局新能源汽車的上下游產業,為自身造車鋪好了路。2021 年,自雷軍 3 月份宣布造車后,投資動作更是頻繁不斷,近期其投資了包括激光雷達制造商禾賽科技、新能源車充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始途科技、高性能模擬與混合信號芯片設計制造商聚芯微電子等一眾造車產業鏈公司。

除智能交通外,小米在智能制造(13 次)領域也多有投資。投資了包括電子產業鏈服務平臺華秋電子和機器故障診斷設備制造商碩橙科技等在內的 11 家高科技公司。

京東:京東于 2013 年開始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IT 桔子數據顯示,2013 年京東投資了智能家居設備研發商 Broadlink 和專業數據科技服務商聚合數據。自此之后京東不斷在AI 方面布局,高峰時的 2017 年京東投資了 10 家人工智能公司,截止到 2021 年底京東在 AI 領域共出手投資 41 次。

京東在 AI 投資上目標很明確,大力布局智能金融和智能物流領域。IT 桔子數據顯示,京東在智能金融領域上投資了包括京東科技、樂信集團、錢牛牛在內的 8 家公司。其中于2020 年 6 月對自身拆分的京東科技進行的 17.8 億元的投資,是京東在人工智能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

京東科技最開始名為京東金融,是 2013 年從京東集團旗下的金融科技業務分拆出來的。之后又于 2018 年改為京東數科,直至 2021 年京東數科整合京東的云與 AI 業務,成為京東科技子集團,并統一品牌為京東科技。2020 年 6 月京東向京東數科增資 17.8 億元,獲得京東數科 36.8% 的股權。增資或許是為上市做準備——3 個月后京東數科宣布欲登陸科創板,但被叫停。在最近京東科技停滯許久的 IPO 事宜又有新進展,2022 年 1 月證監會披露了京東科技提交的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的相關資料,這意味著京東科技將轉戰港交所。有消息稱,京東科技計劃于 2022 年在香港 IPO,募資 10 億至 20 億美元。

在 AI 領域的 41 次投資中,京東有 18 次為獨投,占比 44%,更像是個孤勇的奮進者。其所有投資的 AI 企業中,比較知名的有蔚來汽車、特斯聯、TalkingData、云知聲等。

美團:美團在 AI 領域的投資發力較晚,但后勁十足。IT 桔子數據顯示,到目前美團僅有 2 年的 AI 投資史,投資雖晚但出手頻繁——2020 年美團出手投資 7 次,2021 年就上升至 12次。

這期間,美團多次投資了智能機器人和智能交通領域。其中美團多次了智能送餐機器人系統服務商普渡科技、自動/無人駕駛毫末智行等。毫末智行脫胎于長城汽車技術中心的智能駕駛前瞻分部,此前一直在長城汽車內部負責 ADAS 系統研發,該公司核心團隊為長城汽車和互聯網人工智能專家。

字節跳動:字節跳動在 AI 領域上的投資史也不長,只比美團早了一年于 2019 年開始了對該領域的投資。同美團一樣,字節跳動入局之后出手頻繁,2019 年投資 3 次,2020 年投資 5次,2021 年投資 16 次,投資數量直線上升。截止到 2021 年年底,字節在 AI 的總投資事件數量為 24 起。

字節跳動的投資多分布在智能機器人(6 次)、智能物流(4 次)、計算機視覺與圖像(3 次)、智慧商業(3 次)領域。智能機器人方面,字節跳動多次投資了智能移動作業機器人的公司迦智科技和家庭服務機器人供應商云鯨智能;智能物流方面,字節跳動 2次投資了供應鏈服務公司飛榴科技;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方面,字節跳動參與了摩爾線程的早期投資,如今該公司已成長為新一代獨角獸企業;智慧商業方面,字節 2 次投資了互聯網數據智能技術服務公司奇點云。

對新技術的探索、嘗試和應用,是互聯網巨頭公司們的必要功課。

當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識別、AI 芯片、大數據計算、無人駕駛等等 AI 技術成為互聯網、科技發展進步的一大動力時,雖然也有不小交學費的概率,但這對于互聯網時代的巨頭們來說,都無法拒絕、無法容忍錯過。

近兩年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的投融資經歷了一輪暴漲,尤其是以AI芯片、數據平臺等為代表的AI基礎層投資不斷增長,2021年以達到21.7%。這表明我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質變期,從跟跑著逐步變成領跑者。

《2021-2022人工智能創投數據報告》

本文系授權轉載,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硬科技立場。

硬科技

在這里看見、讀懂和連接硬科技。聚焦光電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新能源等8大硬科技產業,依托智慧芽獨特的科技情報數據優勢,讓讀者看見技術趨勢,讀懂硬科技產業,連接創新未來。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出品。




1最后文章空三行圖片11.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男四女乱肉荒岛小说 | 中文字幕第四页 | 真实一级一级一片免费视频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bbbb | 黄色一级黄色 | 国产成人毛片 | 亚洲第一福利网 | 亚洲一区区 | 黄色在线网站视频 | 99re视频在线播放 |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韩国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91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性色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 一个人看的高清www视频免费 | 午夜剧院官方 | 国产精品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 | 欧美人在线| 老湿机福利影院 |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在线视频观看 | 成人一级 |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国产网 | 深夜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黄色片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一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 | 依欧美视频 | 热re66久久精品国产99re |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1妖精视频 | 日韩综合n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免费视频观看 |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 成人区视频 | 国内精品综合九九久久精品 | 五月天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