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當然仍然處于輝煌之中,在移動芯片市場取得壟斷市場地位,但是隨著中國芯片大力切入RISC-V架構并取得突破,國際芯片企業對RISC-V架構也日益關注,甚至連手機芯片兩大龍頭企業高通和蘋果都有意研發RISC-V架構。
中國芯片曾是ARM的鼎力支持者,不過自從2019年ARM與中國芯片龍頭企業華為的合作出現障礙之后,中國芯片徒然加大了與RISC-V的合作,據悉目前RISC-V架構的12個高級成員中就有12個來自中國,可見中國芯片對RISC-V架構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在中國芯片的鼎力支持下,RISC-V架構在中國已取得巨大的進展,領軍者阿里平臺哥開發的RISC-V架構芯片玄鐵系列出貨數十億顆,被廣泛應用于物聯網行業,業界指出RISC-V架構芯片擁有低成本、低功耗等優勢,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擁有的物聯網用戶僅是三大運營商就已有14億多,由此RISC-V迅速在芯片行業站穩了腳跟。
隨著中國芯片行業推動RISC-V的發展,美國芯片企業蘋果、高通、Intel也先后表示了對RISC-V的興趣,其中蘋果早在2019年就悄悄招募RISC-V架構工程師。蘋果表達對RISC-V架構的興趣,對ARM陣營影響尤為巨大,因為蘋果是ARM的絕對領軍者,它開發的處理器長期位居移動處理器第一名,這兩年開發的ARM架構處理器M1系列更打破了精簡指令集的瓶頸,與Intel的i9處理器接近,卻依然保持了功耗優勢,可見蘋果對ARM陣營的強大影響力。
高通對RISC-V架構感興趣,在于它早已舍棄了自研ARM核心,這幾年都是采用ARM公版核心,然而ARM公版核心的性能提升速度太慢,越來越難以與蘋果和Intel競爭,同時手機芯片行業已接近天花板,物聯網逐漸興起,ARM雖然擁有成本優勢,但是相比RISC-V依然過于昂貴,因此高通也有意研發RISC-V架構。
Intel可以說是個攪局者吧,Intel如今被ARM搞得有點焦頭爛額,它研發RISC-V架構有進軍物聯網市場的考慮,但是更主要的考慮應該是給ARM制造麻煩,同時為自己的芯片代工業務打開局面。
ARM當下仍然處于巔峰,尤其是壟斷移動芯片市場之后,隨著蘋果M1的推出終于在PC市場打開局面,在服務器芯片市場則有華為鯤鵬920和阿里平頭哥的倚天710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一些份額,可以說ARM正春風得意。
然而正如上述,ARM曾經強調的開放如今已受到質疑,它并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策略對外授權,而受到M國的影響,這對于全球芯片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隱患,這次是中國芯片與ARM的合作受到影響,下一次會不會是其他芯片企業也因類似的緣由導致合作受阻呢?
由此諸多芯片企業都開始尋找ARM的備胎,只是讓人意外的是連M國的三大芯片企業蘋果、高通、Intel都有意采用RISC-V架構,這對于RISC-V陣營是意外也是驚喜,這些企業如果加入RISC-V陣營,可望加速RISC-V架構的生態建設。
ARM雖然以低授權費著稱,但是仍然要百萬美元計算,它也需要以先進工藝生產,這導致開發一顆ARM架構芯片動輒以千萬美元,顯然對于許多初創芯片企業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支出,而RISC-V架構幾乎沒有授權費,同時又可以成熟工藝開發出更強的性能,由此芯片開發門檻大幅下降,因此吸引不少實力較弱的芯片企業加入。
最后就是ARM雖然對任何芯片企業開放,但是畢竟ARM架構已經發展數十年了,許多專利都已掌握在現有的巨頭手里,后來者開發芯片都受到這些巨頭的專利制約,這既會給它們帶來巨額的專利費,同時這些巨頭一旦發現可能給它們造成威脅會壓制初創芯片企業的發展,而RISC-V架構才剛剛開始發展,未有企業獲取足夠的專利,也未形成諸多巨頭,有利于初創芯片企業的發展。
正是由于上述種種原因,RISC-V架構在中國芯片的力推下,讓全球芯片企業看到了RISC-V架構的巨大發展前景,于是紛紛加入RISC-V陣營,這些芯片企業當中不少就是ARM陣營的芯片企業,它們加入RISC-V架構無形中就成為ARM的對手,導致ARM陷入眾狼環伺之中,可以說如今的ARM已有四面楚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