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產業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主要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車與云平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內等全方位網絡鏈接,利用傳感技術感知車輛的狀態信息,提升車輛整體的智能駕駛水平,提高交通運行效率,實現交通和車輛的智能化管理。因此,積極地采用智能化車聯網體系,推進綠色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構建新型交通生態系統,將提高通行效率,減少碳排放。
我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具備較好基礎和戰略優勢。由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品牌汽車在數量、質量上明顯提升,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同時,我國移動互聯網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國際領軍企業,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更重要的是,我國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能夠較好地統籌協調通信、導航、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汽車新四化下,汽車行業正從單純賣車轉向智能產品與網聯服務結合的新型經營模式,高質量客戶信息正成為車企提升自身經營業績的核心數據資產。但與此同時,監管機構和消費者對汽車產品和服務的網絡安全風險和數據合規風險的擔憂也與日俱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不是一家企業的事,而需要整個行業聯合起來,整車、零部件、互聯網、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的企業組成聯盟,以車載操作系統開發與應用為核心,通過迭代升級,提升操作系統與應用程序的安全性、可靠性、便利性,擴大應用規模,形成開放共享、協同演進的良好時代,共促智能網聯汽車的“詩與遠方”加速到來。
大約從2026年開始智能網聯汽車會迎來成熟期,屆時應用場景將逐步向城市道路延伸,實現高度且長時間的自動駕駛,包括市區的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最終在2030年,鄭赟指出,通過自動駕駛與車聯網交叉發展,并結合智能座艙的持續升級,在技術上讓一輛完全智能網聯汽車實現全天候環境運行將是完全可行的。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傳統汽車產業范疇,它與人工智能、信息通訊、大數據等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跨界相連,構建起新的汽車產業生態,將帶來汽車產業乃至城市交通體系、人類出行方式的深刻變革。我國將與世界各國攜手,推動共性關鍵技術創新,給汽車產業裝上智慧“引擎”;共同致力于建設“零排放、零傷亡、零障礙”以及智慧、低碳、高效、舒適、便捷的智能網聯出行體系。
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逐步從起步期步入成熟期,未來幾年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細分領域的市場規模也將不斷擴大。具體來看,2020年左右滲透率將迅速提升,從而帶動屏幕硬件和芯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2020年智慧交通云服務需求預計將逐漸飽和。2022年后,自動駕駛算法訓練和V2X將同時迎來爆發,屆時AI芯片等技術突破將成為各大玩家爭奪市場的關鍵競爭力。2030年,在需求和技術等多因素推動下,預計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車端系統的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元,其中芯片、傳感器和軟件算法是主要貢獻者。
智能網聯汽車已不僅僅是單純的交通運輸工具,一方面涉及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與汽車本身相關的重大技術創新,另一方面還涉及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不僅是車輛產品革新和產業生態變革,更是解決當前汽車社會交通通行效率低下、道路安全問題突出、資源環境壓力巨大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未來,隨著智能網聯汽車與多種創新技術的加速融合,車聯網將在低碳轉型背景下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助力我國早日實現“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