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臺灣和韓國在先進芯片制造工藝方面的優勢,美國牽頭組建了美日芯片同盟,意圖在2nm工藝上趕上來,業界人士指出此舉也很難恢復美國芯片霸權,原因在于如今的美國和日本的芯片實力已大幅落后。
在上世紀的1990年代及之前,日本的芯片產業曾居于全球領先地位,日本一度占據全球芯片市場50%的份額,日本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當時曾表示美國的導彈等武器都需要日本的芯片,可見但是日本芯片產業的強大。
然而后來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的芯片產業迅速衰落,韓國和中國臺灣的芯片產業由此迅速興起,特別是2000年之后韓國在存儲芯片取得第一名。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占據全球存儲芯片市場的半壁江山,三星更依靠在存儲芯片市場所取得的優勢,近幾年曾有數年時間將稱霸全球芯片市場20多年的Intel趕下王者寶座。
中國臺灣的臺積電、聯電等則發展出芯片代工這一模式,它們為美國芯片代工生產芯片,以專注于芯片制造而得以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迅速趕超Intel,Intel則在2014年量產14nm工藝后止步不前,于是近幾年臺積電在7nmEUV、5nm工藝上趕超Intel,如今Intel都得求助于臺積電代工生產芯片。
去年以來日本也祈求臺積電前往設廠,臺積電沒有讓日本失望而在日本設立了芯片制造廠,但是臺積電日本工廠投產的工藝在10nm及更成熟工藝,即使是這樣的工藝依然領先于日本本土芯片企業,由此可見如今日本的芯片行業已衰落到何種地步。
如今美國在先進工藝制程方面的領先者依然是Intel,Intel預計今年下半年量產Intel 4工藝,該工藝其實就是Intel原來的7nm工藝,而臺積電和三星今年下半年將量產3nm工藝,即使Intel玩弄了一下文字游戲依然掩蓋不住它在工藝方面的落后。
本身美國自身的芯片制造工藝就已落后,而日本的芯片產業已大幅衰落,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更是遠遠落后于韓國、中國臺灣和美國,很難想象美日芯片聯盟又能有多大助益,它們的合作讓人想起谷歌的兩只火雞理論。
當時谷歌的安卓系統已在全球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取得第一名,在手機操作系統市場日益衰落的微軟希望通過收購手機市場前霸主諾基亞在操作系統市場取得立足之地,谷歌高管則以兩只火雞成不了鷹形容微軟并購諾基亞的行為,后來果然如谷歌所言,諾基亞手機加速衰落,而手機企業因為擔憂與諾基亞的同業競爭關系進一步放棄微軟的Windows系統,最終結果就是微軟徹底退出了手機操作系統市場。
如今美國和日本合作研發先進工藝頗為類似于當年微軟與諾基亞的合作,它們都在所期待的行業中日益衰落,美日芯片同盟或許就如微軟和諾基亞的結局那樣導致在芯片制造工藝方面的進一步落后。
美日芯片同盟的成立已導致全球芯片市場的進一步割裂,此前中國大陸已在持續擴張芯片產能,短短4年時間就從全球芯片產能占比第五名提升至第三名,芯片自給率大幅提升;早前歐洲也提出400多億歐元的芯片發展計劃。全球芯片市場格局的變化,將進一步影響美國芯片產業的發展,美國意圖恢復當年芯片霸權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