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來,我國5G商用的速度超出預期。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趙策介紹,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161.5萬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縣城城區和87%的鄉鎮鎮區,建設5G行業虛擬專網5325個,5G移動電話用戶總數超4.13億戶。
“5G牌照發放3年來,中國鐵塔累計承建5G基站超過140萬個,累計投資超過300億元,助力我國5G基站數占全球總量的60%以上。現在,中國鐵塔還在以每天交付2600個站址的速度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同時,中國鐵塔強化與電信企業的5G聯合規劃,充分發揮存量站址作用,5G建設97%以上站址通過共享實現,新建塔類項目超過25%利用社會桿塔資源滿足。”中國鐵塔通信發展部副總經理陳森說。
5G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持續縮小。6月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全球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共21萬余件,涉及4.7萬項專利族,其中我國聲明1.8萬項專利族,占比近40%,排名世界第一。在專利申請人中,華為公司聲明5G標準必要專利族6500余項,占比14%,在全球居首位。
5G終端市場穩步發展。截至4月底,我國共有814款5G終端獲得進網許可,其中手機終端569款。今年1月至4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合計6846.9萬部,上市新機型達78款。
融合應用成效顯著。自去年《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以來,全國多地相繼出臺了5G應用相關政策,大力推動5G規模化應用。5G正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賦能效應,形成多個具備商業價值的典型應用場景,已覆蓋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40個,5G應用案例累計超過2萬個。今年4月,第五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正式啟動,重點聚焦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個人應用創新發展、社會數字化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等方向,進一步促進5G應用蓬勃發展。
“5G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已初步顯現。”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分析,我國5G網絡建設秉持適度超前原則穩步推進,并帶動了全球5G產業快速發展,上下游產業生態加速形成。當前,5G在行業端的應用已駛入“快車道”。據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統計,1.2萬個參賽項目中已有接近半數項目實現“商業落地”和“解決方案可復制”。
5.5G加快布局
在5G建設加速進行的同時,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產業界早已開始布局5.5G。5G-Advanced是5G演進技術,作為5G的升級版,在業界也被稱為5.5G。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聞庫表示,5G持續演進以及在應用上融合創新,給各行各業的革命性變化帶來了更多可能。與此同時,無論是消費者應用還是行業數字化業務,都對5G的網絡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未來5G增強技術研發和應用發展的步伐將明顯加快。
“經過一年的努力,運營商、設備商聯合產業伙伴對5G-Advanced的應用場景、能力需求以及關鍵技術方向已經形成了共識,將以R18為基礎構筑5G-Advanced卓越網絡。”聞庫說。
6月6日,中國移動攜手華為等66家產業伙伴共同發布了全球首批5G-Advanced端到端產業樣板及《5G-Advanced新能力與產業發展白皮書》,標志著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推進5G-Advanced邁入產業構建階段。
“5G商用3年,已提升了全社會的數字化水平。產業提前布局、堅定產品創新、適度超前建設是我國5G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面向5.5G,我們將通過技術驗證、系統驗證和商用驗證的有序推進,逐步實現從5G到5.5G的持續領先。”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首席營銷官甘斌說。
5月10日,中國電信和華為聯合發布“超級時頻折疊”5G確定性網絡無線關鍵技術。據悉,超級時頻折疊可實現端到端時延4ms以內,時延降低60%以上,上下行等效帶寬100MHz,可靠性最高6個9的確定性網絡能力,適用于所有經典的5G TDD頻段,更好匹配核心生產環節的確定性網絡需求,可滿足約80%生產環節。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劉桂清指出,5G從ToC到ToB,5G定制網不僅服務于行業輔助生產環節,更是要進入行業核心生產環節,需要突破傳統網絡“盡力而為”的能力,具備端到端“說到做到”的確定性網絡能力。
在本次發布會上,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桂清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運營商BG總裁丁耘先后致辭,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5G共建共享工作組總經理張新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甘斌分別進行了主題報告。
中國電信劉桂清超級時頻折疊技術可滿足80%行業應用生產環節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劉桂清表示,當前的5G行業應用,多集中在輔助生產環節,這一類行業應用占比50%,現有5G技術基本能夠滿足。
但在核心生產環節,對網絡的大帶寬、低時延、可靠性要求更為苛刻。比如:遠程控制、機器間協作等場景,網絡保障等級要求在4ms時延,6個9的可靠性,滿足大帶寬上行。機器運動控制,高精度行為等場景,網絡保障等級要求在0.5-2ms時延,可靠性6個9以上,滿足大帶寬上行和下行。
顯然,現有5G網絡能力無法滿足上述行業核心生產環節的要求。為更好地滿足行業數字化對確定性網絡能力的要求,業界明確將5G-Advanced作為演進目標,針對5G現有三大應用場景持續增強,新增帶寬實時交互,上行超寬帶,通信感知融合三大場景,將5G“三角形”擴充為5G-Advanced“六邊形”,全面優化和提升5G確定性網絡能力。
“一直以來,中國電信攜手產業伙伴,從5G到5G-Advanced,從超級上行到超級頻率聚變,從標準制定到商用實踐,不斷探索,持續深耕。”劉桂清表示,今天中國電信再次提出超級時頻折疊創新方案。
據劉桂清介紹,該方案可提供4ms的時延,6個9的可靠性,1Gbps大帶寬的確定性網絡能力,能夠滿足80%的行業應用生產環節,旨在持續貢獻5G和行業深度融合的新技術和新方案,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提供技術源動力。
華為丁耘超級家族“第三胎”一網多能高效支撐多種業務能力
華為監事會副主席、運營商BG總裁丁耘表示,作為雙方5G核心能力演進持續聯合創新的最新成果,“超級時頻折疊”融合TDD大帶寬和FDD空口“0等待”優勢,一網多能高效支撐多種業務能力、滿足行業極致網絡性能需求,助力產業互聯網實現業務價值。
5G自商用以來,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全球200多家運營商部署了5G商用網絡,5G用戶數超過7億戶,商用終端超過1200款。丁耘指出,5G的規模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消費互聯網發展、加速了行業的數字化升級進程。
在消費互聯網方面,移動視頻高清化、沉浸式AR/VR初步催生了智能家居、VR直播營銷等新業務,5G消息、云游戲等應用也逐步普及;在行業物聯方面,5G已賦能20多個行業,創新項目超過1萬個,最大規模5G礦井陜西神東、“5G全智能煉廠”長慶石化、北京“燈塔工廠”三一重工的5G全連接,以及剛剛榮獲“綻放杯”標桿賽金獎的佛山美的5G園區等,5GtoB項目已經“揚帆啟航”,逐步深入工業企業的核心業務環節。超級時頻折疊通過 TDD 雙載波上下行時域互補模擬 FDD 空口,將 TDD 大帶寬優勢與 FDD 空口 "0 等待 " 時延優勢完美融合。
據介紹,超級時頻折疊上行等效頻寬高達 100M Hz、可實現超過 1Gbps 的上行峰值速率,同時將端到端時延從 10ms 縮短至 4ms 以內,未來基于毫米波頻段,可進一步將時延降低至 1ms 以內。相信在未來,華為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上網體驗。
5G商用網絡自正式啟用以來蓬勃發展,全球5G商用網絡已經超過180張,其中國內站點數超過140萬、用戶數超過5億。5G的規模發展,極大的促進了消費互聯網發展、加速了行業的數字化升級進程。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5G為個人及企業提供了高效的數據、通信平臺,助力恢復因疫情中斷的生活、生產和教育等活動。消費互聯網方面,移動視頻高清化、沉浸式AR/VR初步催生了智能家居、VR直播營銷等新業務,5G消息、云游戲等應用也逐步普及;行業物聯方面,5G已賦能20多個行業,創新項目超過1萬個,開始從行業輔助生產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延伸。
隨著5G逐步涉及行業互聯網核心業務數字化,“數據連接”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升,從無紙化首檢、視頻監控、設備數據上報、AGV管控,到AR智能作業輔助、機器視覺、大數據質量管理、產線集成運用,園區特定區域內的業務越來越豐富,各種應用在同一區域的集成度也越來越高,基礎網絡需要在滿足局部海量高并發、中/高數據速率物聯網連接的同時,還要滿足毫秒級時延的實時性控制、高可靠性的應用場景。
尤其是行業核心生產環節涉及到的機器運動控制、機器間協同、機器視覺AI檢測等應用對于時延、可靠性、上行帶寬均有著極高的要求。比如以時延為例,在所有工業控制協議中,約15%要求時延不高于1ms、約35%要求時延不高于4ms、約30%要求時延不高于10ms。
如何滿足行業核心生產環節極致的網絡能力要求,不僅對5G網絡能力演進提出了挑戰,更成為業界亟待攻克的技術難題。
華為無線產品線副總裁甘斌認為,5G走向Sub100G全頻段需要利用好超大帶寬的TDD頻譜。“超級時頻折疊”技術通過TDD雙載波時域折疊互補,集上行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超大容量網絡能力于一身,將上行體驗提高到1Gbps以上,同時時延降低到4ms以內,未來基于毫米波頻段,可進一步將時延降低至1MS以內。一網多能更好滿足行業核心生產環節對于5G網絡極致的性能要求,幫助行業客戶提質降本增效,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