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指引下,汽車市場競爭必將愈演愈烈,但傳統車企和新造車勢力始終在相聚、融合,行業需要的是學會擁抱變化、敞開胸懷的企業,傳統車企會破圈,新勢力也會自我更新。新的賽道已經開啟,而傳統產業和新產業未來究竟將如何向前發展,生存下來的企業將會帶給我們最終答案。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頻傳好消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今年前5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7萬輛和95萬輛,同比均增長2.2倍,市場滲透率達8.7%,增長勢頭強勁。
新能源汽車具有清潔環保、使用成本低、排放少、高能源利用率等優點,是汽車產業解決能源轉型問題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突破口。在新能源汽車向市場化方向轉型、政策補貼滑坡的背景下,國家政策扶持重心向充換電、新型儲能、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轉移,旨在聚焦新能源車購買受限、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問題,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應用。隨著商業模式的明確,將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資本互相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推動行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新的差異化是指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要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汽車產業現狀,尋找不同于國外汽車發展道路的發力點和落腳點,實現差異化、獨特化發展。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國汽車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已有明顯提升,但是總體來看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然而,近十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蓬勃發展,以及近幾年智能網聯技術及時跟進甚至局部領先,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走出有別于國外發展的差異化道路,最終實現“換道超車”提供了難得機遇。
實上中,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并且在進口突破了5億噸,而這5億噸油在我們每年的石油消耗總量中占到了接近80%。換句話來講,中國在石油的消耗上,我們叫對外依存度,接近80%。從一個國家的角度,如果說我們的能源完全依賴進口,這對能源戰略會有較大的挑戰。
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要取得更大發展,還需進一步開放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吸引境內外更多創新主體參與進來,加快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并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同時進一步構建開放創新的國際合作體系,吸引更多的行業先進技術為我所用,加快技術迭代發展,以滿足消費升級和綠色低碳的要求。此外,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形成的新技術、新模式積極“走出去”,開拓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為代表的全球市場,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
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一方面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廣闊市場,具備趕超國際、“換道超車”的機遇;另一方面仍面臨著許多關鍵技術和薄弱環節有待突破,更需要堅持創新思維,樹立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理念,匯聚全球創新人才,支持國內國際的開放合作,促進新能源汽車與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領域的跨界融合,推動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健康格局,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創造良好氛圍。
中國新能源汽車國內市場的競爭力逐步凸顯,在此基礎上還須引進更多市場主體參與,以創造更大發展空間;同時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新能源汽車配套環境還須進一步優化。一方面,當前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供給與其發展規模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售后服務配套體系相對滯后,不同品牌的汽車質保內容差別較大,二手車市場評估和監測標準不夠健全,電池回收利用、以舊換新等環節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