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9358/j.issn.2096-5133.2022.06.015
引用格式: 王盛姣,董建亮,熊航,等. 基于緩存機制的Hyperledger Fabric并發沖突檢測方法[J].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2022,41(6):94-101,108.
0 引言
隨著比特幣[1]熱潮的出現,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廣受關注。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具有去中心化、數據可信、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等優點。區塊鏈構建了點對點對等網絡,由網絡中的對等節點集體維護賬本,運用數據加密和區塊+鏈式數據結構來存儲驗證數據,通過共識機制產生新區塊,利用以太坊虛擬機[2]或docker容器等技術提供對智能合約的支持,具有可編程功能。
隨著研究和發展的深入,區塊鏈已經有了較多實際應用,如醫療數據安全共享[3]、供應鏈管理系統[4]、物聯網訪問控制[5]、數字版權[6]等。
區塊鏈根據節點是否可以自由加入分為非許可鏈和許可鏈。Hyperledger Fabric(Fabric)[7]是一個受關注度較高的許可鏈平臺,具有開源、高度模塊化、可定制、可插拔的特點。當前大多數的區塊鏈采用排序-執行(Order-Execute, OE)交易處理模型,系統串行處理交易使得性能受到限制。因此,Fabric提出了執行-排序-驗證(Execute-Order-Validate, EOV)的交易處理模型。在執行階段,客戶端發送交易請求到相應節點,節點響應請求將帶有處理結果的交易返回給客戶端。在排序階段,Orderer節點將客戶端發來的交易按序打包成區塊,并廣播給節點。在驗證階段,節點接收到區塊后串行化驗證交易并更新賬本。Fabric通過背書策略去配置不同交易請求所需要的節點數目,實現執行階段交易的并發處理。除此之外,Fabric還引入組織的概念,組織節點之間并發地處理發送給該組織的交易,提高了系統的并發能力。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http://www.viuna.cn/resource/share/2000004541
作者信息:
王盛姣,董建亮,熊 航,李 京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