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顯示光電 > 業界動態 > 10年投入2600億,TCL華星的國產突圍路

10年投入2600億,TCL華星的國產突圍路

2022-07-16
來源:AI財經社
關鍵詞: TCL 華星 液晶電視

  7月14日晚間,TCL科技公布了2022年度上半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840億元-8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15%;預計實現凈利潤18.5億元-20.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達6.5億元-7.5億元。

  和去年相比,這份財報不算亮眼,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面板行業景氣度下降,公司半導體顯示業務業績同比大幅下滑。不過7月以來,面板價格下跌已呈現收斂跡象,行業周期底部顯現。

  實際上,從2009年入局半導體顯示行業至今,TCL華星早已多次穿越行業下行周期。而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每次行業下行周期,恰恰都成為了TCL筑底反攻的機會。

  對于一個長周期、慢回報的行業而言,TCL華星的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短期損益。從2009年首條生產線立項至今,TCL華星一邊找錢、找人、建廠,一邊推動各個工廠產線升級換代,早已走上了一條“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國產屏幕突圍之路。

  這背后是一個“十年磨一屏”的曲折故事。

  巨頭的艱難轉身

  2009年,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投資245億元建液晶面板工廠,正式踏入半導體顯示賽道。彼時的TCL,已經是中國第一、全球前五的電視廠商,同時還涉足手機、音響等領域,在終端電子領域頗有話語權。

  但生意做的越多,TCL越發現,主要的利潤都被上游的芯片、面板廠商拿走了。尤其是在電視行業,面板成本更是占據整機成本的七成,國內電視品牌基本都在給韓國、日本的面板巨頭打工,只能賺取非常微薄的利潤,“賣一臺電視的利潤有時候還比不上一件內衣”,業內流傳著這樣的調侃。

  此時國內也正處在產業升級和轉型的窗口期,李東生意識到,TCL不能一直只做終端組裝生意,必須要掌握面板的研發和制造技術,構建全產業鏈,才能搶奪電視產業的話語權,突破國內電子產業的“缺屏”難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高達245億元的華星8.5代液晶面板項目(t1項目)正式啟動,并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TCL和深圳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旗下深超科技共同投資。這是當時國內最高世代的液晶面板項目。

  但245億這個數目實在龐大,就算是頭部廠商拿出來也很艱難。2009年11月16日當天,華星8.5代線項目啟動儀式后,為了解決華星龐大的注冊資本問題,TCL宣布了一個非公開募資50億元的定向增發計劃,以籌集資本。

  資料顯示,華星的初始注冊資金為10億元,TCL和深超科技分別出了5億元,并各占50%的股份。但是按照當時簽署的投資計劃,在2010年6月底之前,華星的注冊資本將一步步提高至100億元,后續還有90億元的缺口。

  當時TCL和深超科技計劃分別再進行三次注資——即5億、5億和35億元,合計45億元。當時TCL難以滿足8.5代線的長期投資需要,用增發股份的方式籌資是個可行的方案。

  但也只能解決一半的問題,接下來還面臨著145億元的建設資金缺口,這部分資金只能由華星向銀行貸款和其他融資方式進行解決。

  解決了錢的問題后,剩下的就是技術和人的問題了。在當時的液晶面板行業,高端人才基本都被三星、LG、索尼、夏普等日韓企業所把持,國內只有臺灣有著比較先進的人才和研發力量,大陸地區既沒技術也沒人才。

  2010年1月16日,華星雖然正式宣布了8.5代線項目“開工”,但據時任CEO后來透露,其實那時候是“假開工”,只是象征性打了一根樁就停了,因為根本沒有團隊。整個項目的啟動堪稱艱難,只能一邊干一邊跑去招人。

  好運的是,華星在臺灣招人時,恰巧遇上臺灣面板行業衰退虧損,存在干部冗余。當時臺灣有三家比較大的面板企業,分別是群創、奇美和友達,2009年11月,郭臺銘創辦的群創合并奇美時,有大批奇美的人被迫離開。

  這個機會正好被華星抓住了,以奇美干部為核心,加上友達、韓國企業,華星開始四處挖人。這場“挖角”戰曾一度引起臺灣面板廠商圍堵,當時奇美內部有傳聞稱,“郭董(郭臺銘)說去華星也沒用,他會把它買下來,叛逃的都fire(開除)掉。”

  但兩個月后,華星還是招到了70多個人,終于可以開始設計廠房了,這時候工廠才開始正式打樁。這次搶人大戰,華星最終挖來了200多個中國臺灣的工程師,加上20個左右韓國和少數日本工程師,組建起了一個早期技術團隊,同時也開始從中國大陸排名前20的大學招人,開始培養新人。

  天時地利之下,錢和人的問題,終于都被解決了,工廠也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著,所有人都在等待著華星首條8.5代線建成投產。

  穿越周期,穩步增長

  原本華星以為,有了錢有了人,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結果華星工廠剛開工,馬上就遇到了大困難。

  面板生產線上很重要的一個設備,是曝光機,進口價要十幾億。2011年3月份,華星從日本進口的曝光機剛出港,馬上就碰上了當年的日本地震和海嘯,曝光機直接泡進了海水,迫不得已只能重新找供應商調換。

ffff-78c62184fef808fec1f8643cca6faf1a.jpg

圖/TCL華星官網

  調換之后的曝光機,歷盡千難萬難,終于被運到了深圳的港口,結果在港口被檢測出有輻射,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才讓進港,當時華星每天開會都在討論日本地震的影響。最終這臺曝光機到廠的日子,比原計劃晚了一個多月,工程師們只能每天睡幾個小時,最終才順利按期完成安裝。

  2011年8月8日,工廠動工一年半之后,華星首條8.5代線項目終于正式投產。但是直到10月份,良品率一直提不上去,當時生產線不斷找原因,一會兒說漏氣,一會兒說材料不行,后來發現主要還是技術原因,工藝沒調準,參數不行。

  因為當時華星整個團隊分別來自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組織協調比較難,但是因為團隊氛圍很好,并沒有人相互抱怨,而是一起解決問題。當年12月,良率瓶頸終于突破到可以上量的水平,到2012年2月,良率已經達到90%以上。

  在不斷提高良率的同時,2011年10月31日,華星8.5代線的首批量產產品也終于出貨, TCL彩電業務成為第一家客戶。從2010年3月真正開工算起,經過19個月的努力之后,該項目終于進入了量產交付階段。

  但對于面板行業而言,建成投產,并不代表就能坐地掙錢,甚至可以說,一切才剛剛開始。

  和很多行業一樣,面板行業存在明顯的周期性,因為產線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面板價格往往會隨著建廠投產的節奏而波動,各大面板廠商密集投產的時候,往往也是行業下行的時候。

  2010年華星剛進入面板行業時,正值行業產能大擴張時期,每年都有五六個工廠在建或投產,產能一下就過剩了,整個行業因此都在虧損。2011年10月,華星正式量產之后,很多分析師都在擔憂,華星到底能不能收回成本。

  但是李東生堅信,這筆投資是值得的,不應該只著眼于短期損益,他簡單計算了一下,當時整個面板行業的總需求是增長的,每年增長率在10%左右,三年左右的時間就能把過剩的產能消化掉。

  實際上,行業周期變化很快,并沒有讓華星等那么久,僅僅過了三個月,華星的處境就大為改善了,而在接下來的幾年里,TCL華星更是成為了TCL的業績增長引擎。

   

c72c-708aa5ec073ecd5231233b2ba7af7346.jpg

圖/視覺中國

  2012年10月10日,TCL發布九月份主要產品銷量公告,華星當月液晶電視面板和模組合計銷量達到165萬片,占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市場份額約9.5%。據TCL透露,華星8.5代液晶面板提前三個月達到設計產能,綜合良品率達到95.0%,并且由于9月份全球液晶面板價格上漲,華星當月經營性損益基本達到平衡。

  等到2013年年初核算2012年業績時,分析師們發現,華星不僅沒有成為TCL的包袱,相反,卻成為了TCL的現金牛,當年便實現了3.15億元的盈利。2013年TCL財報顯示,當年凈利潤28.9億元,同比增長126.7%,華星滿產滿銷成為最大的利潤來源。

  2014年,TCL實現銷售收入975.56億元,同比增長16.54%;凈利潤42.33億元,同比增長46.73%,其中華星實現凈利潤24.34億元,占比超過50%。此后一直到2017年,華星基本一直都是TCL的利潤奶牛,為企業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很大幫助。

  2018年,華星再一次遇到面板行業下行周期,但有了此前的經驗,華星已經不再擔憂,而是選擇穩步前行,靜待下一個景氣周期的來臨。

  據TCL年報顯示,從2018年第二季度開始,面板行業價格大幅下滑,毛利空間明顯收窄,當年華星實現營收275億元,同比下跌了9.64%。不過憑借著行業領先的運營效率和盈利優勢,華星該年度仍然實現了23.2億元凈利,占TCL凈利總額的一半以上。

  國產屏幕突圍戰

  除了成為TCL的“主心骨”以外,華星的入局,進一步改變了面板行業的格局。華星2011年投產初期,主要靠TCL彩電業務在消化產能,但是很快,華星的客戶就已經拓展到海外,除了海信、長虹等國產廠商以外,還為三星、索尼等國際大廠供貨。

  截止到2012年9月,華星產品出貨占全球市場份額為9.5%,已超越夏普成為全球第五大廠商,其中32吋產品出貨為全球第一,同時在中國內地市場成為第二大液晶面板供應商,極大增強了國產廠商在面板行業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

  但是在當時,國內面板自給率依舊偏低,盡管華星8.5代線的投產帶動國內面板自給率提升至31%,但整個面板行業依舊高度依賴進口。

  與此同時,隨著銷量的擴大,華星的產能很快就跟不上了,2013年1到6月,華星滿產滿銷,液晶玻璃基板產量達64.72萬片,基本已經達到產能極限。

  當時面板行業正處于行業上行周期,華星賺錢能力初顯,不過距離收回投資尚有較遠距離。但是著眼于未來十年乃至更久的產業布局,華星不是坐等回本,而是立足于企業和國家對整個面板行業的長期規劃,繼續開啟了下一輪的產能擴建。

  此后的擴建計劃就像坐上了火箭,數百億規模的投入砸了下去。

  2013年11月,TCL華星宣布將投資244億元建設第二條8.5代線(t2項目),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技術升級,進一步搶占國際高端市場。

  2014年9月,TCL華星再投160億元建設6代面板生產線(t3項目),項目預計2016年底實現量產。此前的兩條8.5代線,主要是生產大尺寸的電視液晶屏,而這條6代線,則主要聚焦于小尺寸的高端智能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和車載顯示屏。

  以往我國手機行業,長期只能依靠進口屏幕,但是隨著華星、京東方的國產小尺寸面板生產線不斷投產,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開始采用國產屏。

  2015年4月,華星第二條8.5代線實現量產,憑借著26萬片的產能成為全球最大、盈利水平最高的8.5代線,華星成為全球最高端的顯示屏供應商之一。

  與此同時,TCL也成為了國內唯一具備“液晶面板—背光模組—整機制造”產業一體化的企業,結束了以往被國際面板巨頭“卡脖子”的歷史,同時憑借上下游產業協同,進一步增強了抵御面板行業周期波動風險的能力。

  2016年11月30日,華星第11代生產線(t6項目)正式開工,該產線是當時全球最高世代,也是投資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高達400多億元,計劃于2019年初投產。11代線和8.5代線相比,生產的面板尺寸面積更大,主要是65英寸以上的超大液晶面板。

  華星當時立項11代線的初衷,就是為了進一步補足中國在65英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的短板。此前華星投產的兩條8.5代線,主要產品為22 -55英寸電視顯示屏,國內65英寸以上液晶面板依舊高度依賴進口。

  2017年11月29日,華星第11代線項目提前一個月完成主體廠房封頂。2018年11月,華星的11代線正式投產,并獲得了眾多海內外客戶認可,據2019年TCL方面透露,華星當時給索尼65吋電視產品獨家供貨。

  此外,2018年11月,華星還開始繼續押注第二條11代線(t7項目),投資426.8億元,計劃2020年底投產,2021年量產,預計投產后華星光電在大尺寸產品上的行業市占率將提升至全球前三,產能面積占有率達到14%,僅次于LGD和BOE。

  如今隨著國內面板雙巨頭的格局逐步穩固,中國大陸廠商在全球面板行業的市占率已于2022年突破70%,并一步步從LCD面板向OLED面板突破,從大尺寸電視面板向中小尺寸、超大尺寸面板突破。

  十年磨一屏

  可以說,TCL華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十年磨一屏”。

  但這種投入的回報,也是振奮人心的。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在疫情“宅經濟”的刺激下,面板行業終于擺脫了長達兩年的低迷期,進入長達一年的上行周期,半導體顯示企業紛紛迎來高光時刻。

  據TCL科技財報顯示,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635.4億元,同比增長113%;實現凈利潤149.6億元,同比增長195.3%。作為貢獻收入和凈利潤最多的業務板塊,半導體顯示業務2021年實現收入881億元,同比增長88.4%,為TCL貢獻了超過50%的收入,凈利潤106.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39.6%。

  在這一年,搭載了華星屏幕的小米10、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上市,其中小米10至尊紀念版屏幕由華星獨家供貨,成為高端國產手機屏的代表。與此同時,華星表示未來還將陸續布局中型尺寸顯示,進軍筆電、平板、車載顯示、折疊屏等產品線,發力高端顯示領域,從大尺寸顯示龍頭向全尺寸領先升級。

  2021年7月開始,面板行業價格松動,開始逐步下跌,Wind數據顯示,55吋液晶面板價格2021年6月、7月時最高價為228美元,到12月已跌至121美元,半年大跌約100美元。截止到2022年4月,多個尺寸面板價格基本已經降至2020年5月末的水平,行業又進入了新的一輪下行周期。

  但是已經多次穿越行業周期的TCL華星,顯然已經處變不驚,而是著眼于行業的長期增長,不斷提高技術、效率優勢主動適應周期。

  十年磨一屏為其練就了強大的心臟。

  從行業現狀來看,雖然手機、電視等行業都已飽和,但是全球顯示產品的需求每年仍有5%到8%的增長,尤其是MNT、車載、商顯新應用增長較快。而TCL華星目前正在積極布局下一代Mini LED、Micro LED、柔性OLED、印刷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發力高端顯示應用領域。

  李東生表示,今年TCL華星將按照既定目標提高核心競爭力,調整產品結構、強化技術開發、拓展海外業務。“華星在印度建設的模組工廠,受疫情影響推遲一年多,現在已建成投產,我相信這對華星在印度的業務有很大的幫助。”

  對于國產面板廠商來說,這從來不是一個短周期的行業,而是一個大投資、強周期、慢回報的行業,從2009年開始立項第一條產線至今,TCL華星已經在這個行業連續投入了超過2600億元,布局了9條面板生產線、5大模組基地。

  盡管存在短期的周期性,但是在面板行業的整體增長下,最終能夠留下的,無疑是那些具有強大技術和產能,能夠不斷穿越面板行業波動周期的品牌。

  今年夏天,以TCL華星原型故事為范本創作的短片《視界》登上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套,“十年磨一屏”的真實經歷背后,一個大國品牌養成故事也在人們面前徐徐展開。

  或許就如其在短片中所言,“在咫尺間看見浩瀚……在當下洞察到未來”,這是一個始終波瀾壯闊的行業,身處其中的人們早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謂中國顯示行業的標桿。




1文章最后空三行圖片 (1).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久久久 | 免费的a级毛片 | 欧美三区在线观看 | 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99 | 99热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 中文 制服丝袜 另类 | 美腿丝袜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 深夜在线| 我把寡妇日出水好爽视频 | 在线黄色免费看 | 欧美激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的2019中文字幕7 | 国产亚洲视频网站 | 99久久中文字幕伊人情人 | 91网站网址最新 | 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视频18 | 亚洲日本va | 国产在线丝袜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 国产国语一级a毛片高清视频 |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性欧美video另类hd |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入口 | 中文字幕第7页 | 一级理论片 | 天天干天天添 |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 日批网站免费 | aaa国产| 色天网站 | 日本天堂网站 | 伦理片第一页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丁香六月综合网 |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23部禽女乱小说内裤畸情 | 日韩高清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