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來說,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寒冬。近期,有消息稱中國三大手機品牌小米、OPPO、vivo已通知供應商,未來幾季將砍單約二成。
而最直接的原因或是大環境造成的。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5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1660萬部,同比下降14%,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9.8%。
年輕人不愿換手機的話題逐漸引起關注,而智能手機行業也正在發生與之對應的劇變。
1
低迷的智能手機市場
不僅僅是五月份數據不佳。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5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累計9067.7萬部,同比下降30.6%,占出貨量的83.8%。根據一位從業十幾年的手機賣家描述,今年以來銷量跟往年同期相比,至少下降了50%,這個銷量表現可以說是非常慘淡。其實手機銷量也可以從各大品牌的數據看出來。
根據Canalys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五大廠商的市場份額排名顯示,在銷量排在前5位的手機品牌當中,除了榮耀和蘋果保持增長之外,OPPO、vivo、小米還有幾大品牌銷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vivo同比下降44%,OPPO同比下降34%,小米同比下降22%,其他品牌合計同比下降48%。
銷量的下滑也引起了手機廠商業績的連鎖反應。根據小米集團披露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小米實現營收733.52億元,同比下降4.6%;調整后的凈利潤為28.6億元,同比下降52.9%。同時,毛利率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18.4%降至17.3%。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小米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單季度營收下滑,歸母凈利潤更是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增長率為負。
手機業務作為營收占比超過一半的支柱業務,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458億元,同比下降11%;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850萬臺,同比下降21.4%。小米的業績下滑僅僅是整個手機行業的縮影,更糟糕的是,手機市場這種逆境才剛剛開始。知名調研機構GfK預測稱,2022年中國智能機銷量將跌破3億,回落到2013年之前的水平,并且這種下降趨勢在短期的未來可能仍將持續。
2
產業鏈深陷“砍單潮”
隨著終端產品的市場萎縮,上游供應鏈也不免受到影響,悲觀情緒蔓延,一波 “砍單潮”正在來襲。
SoC、圖像傳感器、面板等零部件出貨量一季度已經出現“縮水”。根據CINNO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SoC出貨量約為7439萬顆,同比下降14.4%。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手機圖像傳感器出貨量同比下降約27%,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同比下降約12.5%。高通和聯發科也已削減2022年下半年的5G芯片訂單。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指出,聯發科已將第四季度的訂單削減30%-35%,主要是中低階產品,高通將高端驍龍8系列訂單削減約10%-15%。
另據外媒報道,中國三大手機品牌廠小米、OPPO、vivo已通知供應商,未來幾季將砍單約二成。中國手機市場不佳,海外也同樣尷尬。早在去年第四季度,躊躇滿志的三星就為2022年定下3.34億臺的生產目標,出貨量目標直奔3億臺。沒想到今年手機市場異常低迷,今年1-2月三星智能手機月產量僅為2000萬臺,5月直接跌到1000萬臺。
外媒報道稱,受需求下滑影響,三星電子已下令所有事業群暫時停止新的采購訂單,預計此舉將持續到7月底。相比安卓陣營的集體萎靡,蘋果卻表現得非常抗壓。今年5月,iPhone在中國市場出貨份額從4月的9%大漲到20%。三星、小米、OV下滑,蘋果在國內市場卻逆勢而上,主要因為華為手機淡出市場后,國內高端機市場幾乎被蘋果承包,國產廠商有心爭奪卻無力與蘋果一戰。
其實不止智能手機賣不動,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耳機在內的消費電子產品都面臨銷量瓶頸。因此這兩年來消費電子相關公司,在資本市場慘遭拋棄。給蘋果代工耳機的立訊精密、歌爾股份,代工手機玻璃的藍思科技,生產手機射頻芯片的卓勝微,生產手機CMOS圖像傳感器的韋爾股份均遭遇股價大跌。
3
手機為何賣不動了?
根據Counterpoint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已經超過31個月。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則稱,中國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為28個月。
手機用戶延遲換購新機,這是為什么呢?或許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手機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已經成為了耐消品,對于今年的行情來說年輕人也會有自己的考慮,對于手機賣得越來越貴,自己的需求沒有增加,所以對于需求正在消失,而不是遞延。
還有就是疫情的影響,從價位段來看,中低端手機市場遭遇了更明顯的打擊,因為中低收入人群對價格敏感系數更高,在收入受到影響時,一般不會選擇購買新的手機。
我們可以發現,以銷售高端手機為主的蘋果業績波動更小、抗風險能力更強。Canalys、IDC數據均顯示,在全球手機市場,蘋果是前五大廠商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品牌。其次,智能手機創新乏力也是一大主要原因。
同樣的外觀,同樣的配置,差別僅僅只是誰的攝像頭推料更多,誰的CPU跑分更快一點,然而在體驗過新奇之后,這些需求并不能成為用戶換購新機的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兩三個月時間里,國產手機品牌發布的新機累計高達二十多款,尤其是4月下旬,更是出現了一周幾款的情況。然而除了配色以及logo,有多少產品能有那么一點點辨識度呢?
最后,5G功能未達預期,也是一部分用戶遲遲沒有升級5G手機的主要因素。截至目前,5G手機在使用體驗方面相比過去的4G手機并沒有明顯的升級,而5G手機的價格卻因為芯片的因素而出現了一定上漲。
再加上運營商5G套餐資費高居不下,也導致現有的4G手機用戶缺乏升級5G的動力,換購新機意愿不高。總的來說,經過十年發展,智能手機走過了從小眾新奇玩具到大眾剛需產品的轉變,消費者換機熱情冷卻、市場規模縮減已成既定事實,接下來手機廠商如何激發用戶的購機熱情,還需要用產品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