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的輝煌伴隨著手機行業的興起,然而隨著手機行業逐漸從高峰墜落,臺積電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機會,目前來看汽車芯片將會迅速興起,而中國大陸在汽車芯片行業已開始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臺積電或許在汽車芯片市場難現輝煌。
在新能源汽車興起之前,燃油車也有用芯片,不過燃油車所采用的芯片遠比新能源汽車少,這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塞入了更多功能,新能源汽車引入了自動駕駛、互聯網等功能,因此需要更多芯片,業界人士指出燃油車需要的芯片大約300-500顆,而新能源汽車需要的芯片高達2000顆以上。
近五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迅猛增長,從占汽車市場的比例1%到如今逼近20%,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更是在去年就已突破20%,導致汽車芯片的需求急劇增長,汽車芯片開始成為芯片行業的增長推動力。
相比起汽車芯片的興起,手機芯片正逐漸衰落,近期全球兩大手機芯片企業高通和聯發科都預期今年手機銷量將進一步下滑,聯發科預期5G手機銷量比預期降低8000萬,因此高通和聯發科都已縮減了訂單。
如此環境下,汽車芯片對芯片制造行業來說尤為重要,在汽車芯片時代,中國大陸芯片企業則已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地位,這對于臺積電來說或許會是不太好的消息,因為包括臺積電在內的中國臺灣芯片行業缺乏汽車芯片設計企業。
中國大陸芯片在汽車芯片行業則逐漸站穩了腳跟。目前中國大陸已擁有近千家汽車芯片設計企業,這些汽車芯片覆蓋了AI芯片、MCU、IGBT等諸多領域,可以滿足國內汽車對多種芯片的需求。
地平線、華為、寒武紀的AI芯片都已應用于汽車行業;兆易創新、中穎電子、比亞迪等則開發出MCU芯片;至于IGBT芯片則有中車時代、比亞迪等。在這些企業當中,比亞迪應該是開發了最廣泛的汽車芯片,可以充分滿足比亞迪自身的需求,據稱比亞迪已完全采用自家的IGBT芯片而無需再外購。
在這些汽車芯片企業中,不少汽車芯片企業同時擁有芯片設計和芯片制造,成為罕有的IDM芯片企業,這與手機芯片行業的手機芯片設計企業大多是fabless廠商有很大的不同,這樣的汽車芯片企業自然也很少會需要芯片代工企業提供服務。
即使是fabless的汽車芯片企業,它們設計的芯片也大多可由中國大陸的芯片代工企業代工生產,因為汽車芯片與手機芯片不同,汽車芯片強調的是性能可靠、耐用,而中國大陸量產的14nm及其他成熟工藝恰恰具有這些優勢,同時還能提供更低的成本,手機芯片則因為手機體積小而需要降低功耗、提高性能,所以手機芯片需要更先進的工藝。
國產汽車芯片的興起也與中國大陸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分不開,中國大陸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龐大的市場為國產汽車芯片提供了沃土,本土化的汽車芯片企業還可以就近為汽車企業提供服務,定制芯片,促進了國產汽車芯片的發展。
或許正是中國大陸汽車芯片的興起,臺積電看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機會,臺積電有意在中國大陸擴張28nm工藝產能以為中國大陸的汽車芯片提供服務,然而臺積電的態度或許將不利于它爭奪迅猛發展的大陸汽車芯片訂單,讓它錯失發展良機。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