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的技術野心,勢在必行的國產化,資本的重點關注,共同拼湊起了這一輪的半導體盛宴。在所有芯片分類中,作為運算及控制中心,CPU一直是驅動各行業智能化發展的最核心芯片。根據IC Insights數據,2021年全球CPU總銷售額超830億美元,由于其技術壁壘極高,市場格局也極為穩定,基本為英特爾、高通、AMD等巨頭壟斷。
而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持續割裂的背景下,國內市場對于“自主可控”的需求愈發高漲,國產化的市場氛圍也在悄然氤氳。
自2021年至今,十幾家CPU初創企業涌現,靠著核心人員華麗的職業履歷,吸引了高瓴等機構參與,融資進展頗為迅速。
以此芯科技為例,創始人孫文劍是前AMD客戶定制部中國區負責人,CTO劉芳曾任職蘋果核心架構師,參與并負責了多代A系列、M系列處理器的CPU、GPU、SoC架構設計,自2月份以來,已完成多輪累計1億美元的融資。
新選手如雨后春筍,老玩家也在加速“升空”。
6月24日和8月12日,龍芯中科、海光信息兩家有著中科院背景的CPU企業先后登陸科創板,拉升著外界對國產CPU的關注度。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鋪開,承載算力增長的服務器市場穩健增長。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1.5萬億元。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近2000萬臺,算力總規模排名全球第二。
根據中信證券研報,2021年全球服務器出貨量為1354萬臺,國內服務器出貨量375萬臺,預測對應CPU市場規模為799億元,增速14%。
一方面,中國服務器市場亟需國產服務器CPU芯片提高話語權,另一方面,電信、金融等行業端信創進入爆發期,在“安全自主可控”需求的拉動下,處于起步階段、技術生態相對羸弱的國產CPU企業也迎來了“綠洲市場”。
從2022中國算力大會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約2000萬臺,算力總規模超過150EFlops(每秒15000京次浮點運算次數),排名全球第二。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截至今年6月底,5G基站數達到185.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4.5億戶,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千兆光纖用戶數突破6100萬戶。已啟動建設多條“東數西算”干線光纜,推進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算力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近五年平均增速超過30%。其中,在全球算力分布統計中,我國智能算力總規模占比26%。產業協同不斷深化。算力產業鏈條持續完善,包括算力基礎設施、算力平臺、算力服務等在內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算力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算力平臺、新型數據中心以及產業基地相繼落地。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1年,云計算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融合應用競相涌現。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過程,算力為越來越多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目前,算力已經在數字政府、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遠程教育、金融科技、航空航天、文化傳媒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供給普惠化、業態多樣化的融合創新成果加速涌現。5G行業應用案例累計超過2萬個,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900萬臺。
6月29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召開的2022中國算力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云明表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一是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已數年穩居世界第二。統計測算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增長到超45萬億,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二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數字產業化深入推進。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千兆用戶數突破5000萬,5G基站數達到170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4.2億戶;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7%,增速創下近十年新高;2021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的業務收入保持了17.7%和16.9%的高增速,分別達到94994億元和15500億元。
三是千行百業轉型應用涌現,產業數字化動能釋放。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工業、能源、醫療、交通、教育、農業等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工業互聯網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2021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12.0%;移動支付業務1512.28億筆,同比增長22.73%。
張云明表示,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開啟,算力作為重要“底座”支撐,賦能作用日漸凸顯。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將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激活數據要素潛能以及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張云明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著力構建以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和算力設施為核心,以融合基礎設施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加快算力規劃制定,加強算力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算力資源供需對接,培育算力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取得積極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是算力發展規劃順次出臺,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強化算力智能調度,建設若干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群,建設E級和10E級超級計算中心,為今后五年我國的算力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批復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等8個地區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出臺《“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構建數網協同、數云協同、云邊協同、綠色智能的多層次算力設施體系。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