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聯發科率先完成了首次5G NTN(非地面網絡) 衛星手機連線實驗室測試。這意味著未來搭載聯發科5G NR NTN衛星網絡功能的移動芯片,可以幫助手機通過衛星信號使用5G網絡,在沙漠、戈壁等缺少基站網絡覆蓋的區域也能進行通信。聯發科積極推動 3GPP R17 標準化工作,助力移動芯片再次實現5G技術突破。
近些年5G通信領域飛速發展,其中少不了聯發科在技術和產業層面的推動。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布局,聯發科的身影為何總能活躍在5G通信領域的第一線?
多元布局助推5G終端進入發展快車道
除了賦能智能手機行業,聯發科今年發布的T830 5G芯片也離不開M80 5G基帶。T830 5G芯片面向5G固定無線接入(FWA)以及移動熱點(CPE)設備,可以把5G網絡轉換成Wi-Fi或者有線網絡,在MediaTek網絡加速引擎(Network Processing Unit)和Wi-Fi 網絡加速引擎(Wi-Fi Offload Engine)的助力下,可以提供高達千兆級的吞吐性能。5G FWA和CPE市場是近年來高速增長的市場,聯發科通過先進技術和產品布局將擁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此外,在5G PC領域同樣可以看到聯發科的身影。今年聯發科與英特爾、中國移動、惠普攜手發布了全國首批獲得工信部5G入網許可證的惠普5G版筆記本電腦,搭載英特爾5G 5000解決方案。這離不開聯發科聯合英特爾打造的T700 5G 調制解調器。這不僅充分展現了聯發科的技術實力,更可以看到聯發科與PC和通信產業鏈伙伴的密切合作,而這并非首次。
攜手產業伙伴持續創新,實現5.5G網絡能力的躍升。在5G已實現“泛在千兆”和“百億聯接”能力的基礎上,5.5G能力可以做到十倍增強,實現網絡能力的躍升,達到“萬兆下行”,“千兆上行”和“千億聯接”能力。5.5G將通過超大帶寬+超大規模天線陣列MM實現泛在萬兆體驗,滿足XRPro、全息3D等業務在行業和個人的廣泛應用;通過上下行解耦持續創新,實現TDD/FDD/SUL的上下行頻譜的按需使用,為上行提供更多頻率資源,達到上行1Gbps速率,滿足百路高清回傳、全景遠控、3D智質等典型應用的上行需求;借助移動產業的龐大的產業規模,以5G為核心的三類物聯技術RedCap、NB-IoT和Passive-IoT無源物聯將收編碎片化的行業連接,創造千億規模的物聯空間;同時5.5G網絡還將新增一些革命性的新能力,比如高精度感知、高精度定位等,打開超越傳統聯接的新空間。
“5G應用仍然處于起步的過程中,未來五到十年5G將賦能千行百業,成為數字經濟壯大的新引擎。面向未來,華為作為產業一份子,將與運營商、終端廠商和眾多產業伙伴一起促進5G技術的持續創新,滿足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多樣性需求,助力建設數字中國”,甘斌在發言的最后表示。
我們在全球范圍內看到了強勁的5G發展勢頭,其中,中國的大規模部署舉足輕重。中國的運營商功不可沒,目前超過8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20家運營商已經部署了5G商用網絡。隨著全球數百家運營商持續投資5G部署,更多的增長機遇即將來臨。當然,成功的技術標準是支撐5G在全球大規模部署的基礎,蜂窩技術歷經多次迭代,其標準仍然保持全球性。如果在標準制定的過程中,不同區域標準不一甚至互相沖突,移動行業則無法實現迄今為止的規模和成功。在全球性標準上保持合作是共同成功的關鍵要素。
憑借高通在網聯處理與智能方面的專長,我們持續推動5G演進,釋放5G全部潛能并擴大其應用范圍。全新版本的5G標準將帶來增強的功能和特性,賦能全新行業、全新用例和全新體驗,持續拓展當下強大的5G技術基礎。5G路線圖還將支持下一代服務和商業模式,催生進一步的創新和經濟增長。
鑒于5G在變革行業和體驗方面的潛力,這一技術有望帶來巨大的經濟影響。在中國,分析師預測,2035年5G價值鏈將創造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產出,并支持近13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在全球,2035年5G價值鏈將創造近25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產出,并支持超過22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因此,不難理解政府和企業為何紛紛將5G視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技術。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