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前進和發展中,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汽車的需求日益增強。近年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汽車尾氣的污染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現在國際上汽車所運用的能源也基本上為常規的燃油,污染物排放量大,巨大的汽車保有量對生態環保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節能減排任務形勢嚴峻。隨著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汽車企業以及汽車尾氣排放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讓每一輛下線的新能源汽車,終將成為人類的綠色夢想。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情況。智能化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現在已經有相關技術進入人們的生活。以互聯網技術發展為前提,通過汽車控制、傳感裝置,引領汽車安全運行,提高汽車駕駛的便捷性。同時,以大數據、路況信息等增強汽車駕駛的安全性,為汽車未來發展提供了信息保障。
在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的十余年歷程中,芯片的作用不容忽視。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地平線總裁陳黎明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四化”的驅動下,汽車行業正在變革,雖然智能汽車正處于激烈的競爭期,但開放合作的生態模式才是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的新趨勢。硬件、軟件技術的更新迭代,以及靈活的合作模式,有望加快中國汽車工業從品牌自信走向技術自信,最終實現生態自信。
依托新能源智能汽車的大數據,可能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商業模式。目前可以想到最貼近現實的應用是自動駕駛服務,未來網約車的主要形式很可能就是完全自動駕駛。在其他方面,依托車內場景,還有可能衍生出全新的電商、娛樂、新聞、商務等應用。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未來,確實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新想象,“汽車”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名詞,可能就要因為智能化被重新定義,是智能終端?是移動工具?抑或是機器人?一切留待時間來驗證。
汽車行業正在變革,特別是在軟硬分離、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AI技術的引入與軟件快速迭代,以及汽車量產之后生命周期的迭代更新,驅使了很多新科技企業的產生,同時也使主機廠與供應商的關系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整個供應鏈傳統的鏈條狀垂直式的模式發生變化,正在從鏈狀走向網狀,變得更加扁平化,形成網狀協作的關系。
核心技術有待突破。我國智能互聯汽車發展速度較快,尤其是近十年在智能化、人性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發動機、芯片等核心技術,仍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距離,導致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還無法發揮智能化的全部優勢,進而也影響了整體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當前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法律制定尚不完善,我國現行法律主要是針對駕駛人員相關的,但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適用不強,尤其是對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自動停車等責任的劃分目前尚未涉及,這也影響了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的不敢輕易嘗試智能網聯汽車產品。
世界各國都在加緊研發和應用新能源汽車。我國眾多有識之士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無疑是中國自主品牌換道超車的良機。目前,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已被列入我國重大科技課題,向新能源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已經被越來越重視。近期來看,我國已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支持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成立了電動汽車發展聯盟。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應用促進產業升級、企業轉型,新能源汽車工業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國家和地方對新能源汽車的提振措施保障下,傳統車企正在變換賽道,積極改善能源結構,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汽車,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條,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大幅度增長。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