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的提速,汽車信息化水平空前提升,芯片應用快速增加。最早,車上的設備全部是機械式的;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汽車的一些控制系統開始了從機械化到電子化的轉換。目前,汽車芯片已經廣泛應用在動力系統、車身、座艙、底盤和安全等諸多領域。而汽車芯片與計算、消費電子芯片不同的是,汽車芯片很少單獨亮相,都是內嵌在各大功能單元中,而且多數場合是核心。
隨著互聯網與智能汽車技術快速發展,二者融合的趨勢更加緊密,智能汽車與互聯網的融入,使汽車產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從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來看,看清當前我國智能互聯汽車技術發展的現狀,分析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目前網聯汽車并為實現真正“互聯”,各類企業級平臺以及政府監管平臺數據互不聯通。基礎數據交互平臺通過標準的數據交互方式,與各企業級平臺以及行業管理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實現大數據共享,提供基礎數據服務,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并提高行業監管效率。產業發展標準先行,尤其是“網聯化”技術的發展要求車車、車路、車與平臺之間交互時必須有標準的數據格式與協議。應加快研究確定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專用短距離通信頻段以及相關協議標準,規范車輛與平臺之間的數據交互格式與協議,制定車載智能設備與車輛間的接口標準,研究制定車輛信息安全相關標準。
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的發展。第一,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前提,在硬件方面,我國5G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處理器、定位系統等都已完善。在軟件發展,互聯網與汽車深入融合,讓汽車在定位、自控、數據方面都進一步豐富。第二,自動控制技術。根據智能網聯汽車自控性,應加強電控系統的研發,以電控推動自動驅動、轉向、調節、自動解釋等方面更加優化。第三,環境感知技術。智能互聯汽車依靠感應系統來感知駕駛環境,目前主要采用的周身360度攝像頭,獲取周邊環境信息,有的汽車會借助雷達技術、視覺技術來全面感知周邊環境。第四,大數據與智慧云技術。大數據與智慧云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兩大依仗,智慧云技術聯通了汽車與互聯網,使智能汽車有了網絡驅動,大數據則實現了汽車數據與網絡數據的融合,使得汽車與互聯網形成數據交互,優化了智能網聯汽車行駛的方案。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當然繞不開技術話題。業內專家表示,自動駕駛處理器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但其開發周期長,風險大,資金投入驚人。目前,國內車企在開發過程中,極度依賴國際供應商的零部件產品,這在客觀上造成了自主零部件產業難以壯大的現狀。
隨著汽車“三化”的推進、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升級,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占比在迅速提升,汽車芯片的需求隨之持續增加。但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調查,汽車芯片國內整體自主率不足5%。2022年“兩會”期間,多位來自汽車廠的人大、政協代表指出,發展車規級芯片已經迫在眉睫;工信部也在鼓勵車廠、芯片廠商的協同創新,提升國內芯片的供給能力。在政策支持再疊加上汽車缺芯的大背景下,國內車廠開始考慮多供應商策略,扶持國產廠商,國產替代面臨機會。
隨著我國智能化汽車體系的逐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已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為進一步提升新型汽車產品的市場影響力,汽車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應在智能性、網絡化、可靠性、安全性、人性化等多個方面繼續加強汽車新產品的整體品質,使我國的智能化汽車產品逐步趕超國際水平,創建自主智能網聯汽車優勢品牌。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