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持續努力和創新發展,我國民族汽車工業已經進入具有初步全球競爭力的歷史轉折點,在智能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形成先發優勢,形成了品牌持續向上發展的勢能。伴隨與能源、交通、信息、通訊等領域加快融合,汽車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更廣泛的發展空間。但要看到,進入新時期攻堅突破的難度和復雜程度都在增大,如何進一步推動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值得深究。
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已進入不可逆的快車道。眾所周知,全球汽車發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是電動化,這已成為全球各國家和企業的共識。在過去,許多國家對于這一點存在爭議,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一直在不斷增長,邁上新的臺階。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能源化這個不可逆的態勢已基本形成。
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下脫碳成為全球氫能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行業前景依舊未來可期。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從局限國內到現如今向世界邁出的步伐越來越快,國家提出的“雙循環”更大一步加速了中國汽車全球化的發展,市場上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量穩步上升。
中國電動車將真正進入市場化競爭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分水嶺,從市場競爭格局中,我們就能看出,所有車企都將處于同一起跑線,而車企之間的競爭也必將更加激烈。在補貼退出之后,過去靠補貼增長,且缺乏競爭力的車企和品牌,在這階段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能量,甚至在新能源汽車的促進下,帶領汽車市場在后疫情時代,時隔三年之后首次迎來大盤上揚。展望未來,雖然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即將退坡甚至退場,但相信隨著各大廠商對新能源汽車產品品質、差異化優勢等方面的不斷深耕,新能源汽車依然能成為汽車行業的大勢,成為更多用戶購車的首要選擇。業內依然對新能源汽車2022年的走勢保持樂觀態度。
盡管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市場的主流發展趨勢,但提起新能源汽車,并不是多數人會樂意去購買,相比起新能源汽車,多數消費者更加樂意去入手一臺燃油車。不可否認,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并不成熟,目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車分為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車型、油電混合車型)、燃料電池汽車和增程式電動汽車。
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將正式合二為一。在過去10年時間,汽車改革的主題就是電動化,而下一階段變革的主題,將是基于電動化的智能化領域發展,單純的電動汽車不會成為市場主流,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車才是市場競爭的焦點。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將會出現協同發展。隨著“雙碳”政策的不斷實施,能源側變革將會讓電動汽車實現綠色化。同時新能源汽車可進入電網,實現車網互動、充電、光伏、儲能、電動車的加入,這一理想將慢慢實現。
汽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性支柱產業,是穩增長、促發展的重要手段。今年以來,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汽車產業成功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呈現出恢復增長的良好態勢,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汽車出口大幅增長,為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市場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關鍵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市場主體實力顯著增長、配套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國際化水平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作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領域,正值戰略機遇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基礎,為汽車產業抓住戰略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