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打車有Robotaxi,早、午餐售賣有無人零售車,送快遞、外賣有無人配送車……類似這樣的自動駕駛智能場景在北京經開區隨處可見,這些智能場景的出現正是經開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近日,北青報記者從北京經開區了解到,經開區2022年上半年累計建成的5G基站1454個,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約24個5G基站,萬人擁有5G基站數約為全市平均水平3倍。
“自2019年工信部向中國通信行業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開始,中國進入5G時代,而北京經開區早在5G時代到來之際就已率先部署5G網絡建設。”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2017年-2035年)》中提出,力圖做“尖”包括5G通信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推動5G試點應用。針對5G網絡特性,北京經開區制定了“點、線、面”的規劃建設原則(即:熱點區域場所高密度覆蓋、市政道路線狀延續覆蓋、5G通信全域覆蓋),并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及北京鐵塔公司形成了5G網絡協同建設機制,協調區內各部門資源、力量,為5G網絡建設打開綠色通道,加快推進5G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2022年上半年,北京經開區建成并開通的5G基站數1454個,萬人擁有5G基站數約85個。此前,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公布本市平均每萬人5G基站數27個,為全國第一,由此對比來看,北京經開區建成開通的5G基站萬人擁有量,約為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數字便民涵蓋 各個民生領域
數字化建設就是要讓“數字惠民”的暖心場景進一步深化,涵蓋老百姓的出行、教育、醫療等各個民生領域,讓市民切實感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廈門將推動智慧教育創新發展,依托“i 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全市各級各類教育應用,提升數字化教育服務能力,推進智慧校園創建工作,積極爭創省級智慧教育示范區、智慧校園示范校。
出行方面,廈門將提升智慧出行服務水平,優化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打造交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開放停車數據資源,鼓勵企業開發提供“預約車位”“車位誘導”“錯時停車”“信用停車”等系列便民出行服務,推進智慧停車場“P+ 公共交通換乘”試點。
醫療方面,廈門要進一步提升智慧健康服務水平,對接省工作部署推進“三醫聯動一張網”整合,優化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在更大范圍推動診療信息互通共享,推廣先診療、后付費“信用就醫”模式,破解就醫預繳充值、多次排隊結算付費等痛點。
廈門還將提升智慧民政服務水平,加快智慧民政綜合應用平臺建設,促進養老服務、社會組織管理等民政業務整體提升,推進“互聯網 + 社會救助”服務改革,實現救助事項“掌上辦”。
此外,廈門要持續提升數字化抗疫能力,搭建疫情防控指揮決策分析平臺及通信大數據平臺,強化大數據分析比對、監測預警、動態評估等能力建設。
上海灣區聯合研究與轉化中心科技成果展廳對外開放,展出了十多個研究所開發的產品和技術運用。比如,增材制造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制的清研智束全新高新金屬材料3D解決方案,為全球首臺EBSM 雙槍同幅電子束增材制造設備,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核工業等領域;又如,在拋光與光刻技術方面,研究院孵化的華海清科是目前國內唯一能提供12英寸商用拋光裝備的企業,打破了國際巨頭壟斷。展廳的啟用,將不僅成為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應用的推介窗口,也將對上海灣區科創中心在進一步吸引國內外軟件服務、互聯網領域高端企業、要素和人才匯聚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當天活動中,一批行業專家還分別圍繞“傳統制造行業的智能化改造”“摩擦與潤滑檢測平臺建設”“新一代大量程高精度光電式位移傳感器”等主題進行了交流分享。
金山區山陽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雙方將整合資源和優勢,重點圍繞企業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領域,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賦能,著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先進制造業、都市現代農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更好地助力金山打造“兩區一堡”戰略新高地,全力塑造“三個灣區”城市新形象。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