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移動聯合新華三等ICT企業完成隨流檢測互通測試,此測試的順利收官,表明中國移動主導提出的SRv6/G-SRv6隨流檢測DOH(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技術標準,已經獲得ICT產業鏈生態的一致認可和支持,也充分驗證了隨流檢測DOH技術能夠提供應用級的流量可視能力,具備了大規模商用部署條件,將進一步推動IPv6+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落地。
打破網絡黑盒模式
隨流檢測技術讓天下沒有難測的網絡
隨著視頻等應用帶來的流量逐漸增大,網絡因瞬時突發而產生擁塞丟包變得越來越多,網絡運維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黑盒式的網絡運維方式,無法讓網絡快速地為適應應用變化而做出改變。高精度隨流檢測提供了應用級的流量可視能力,同時能夠自動地檢測出故障的位置,實現了智能化網絡運維,這些都是網絡實現精細化管控并逐步邁向網絡即服務(NaaS)的重要支撐。
傳統網絡可視化測量通常采用間接或直接測量技術,其中間接測量技術如Ping、NQA、TWAMP等由于為模擬真實業務的測量方式,測量結果存在較大偏差。而直接測量技術如Y.1731、INT等基于真實業務流量檢測,其精度和實時性更好,但無法與IPv6網絡融合或者會對真實業務流造成較大的帶寬開銷,在應用中逐漸暴露出其不足。
相較于傳統網絡可視化測量方法,隨流檢測技術更適合對網絡服務質量要求高的業務,如語音、視頻類等應用做運行狀態監控和故障快速定位,具體表現為:
精度高
采用完全基于真實業務流量的方法,每一個真實業務報文都將搭上檢測標記,丟包檢測精度可達 10-6量級,天然具有檢測精度高的特點。
支持平滑演進
同時由于沒有額外的模擬探測流量也不會擠占正常業務帶寬。隨流檢測依托原生IP技術,對于存量網絡只要支持IPv6轉發即可輕松穿越,方便網絡平滑演進。
故障定位時間短
引入SDN控制器后帶來的全局視角,可以快速發現故障發生的具體鏈路/節點,時延檢觀精度可達微秒級,大大縮短了故障定位的時間,結合SDN分析器提供的可視化呈現,可大幅降低運維復雜度,使網絡具備自預測、自愈能力,可滿足5G和云時代網絡質量感知和故障定界的智能運維需求。
本次中國移動采用第三方控制器,收集新華三等企業的路由器設備上報的隨流檢測信息,并進行業務呈現,測試了包括在域內及跨域、端到端及逐跳等多種部署方式下SRv6/G-SRv6的高精度隨流檢測功能。測試結果完全符合預期,并在真實網絡中獲得實際驗證。
中國移動研究院基礎網絡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龔立艷表示,中國移動通過聯合新華三等業內頭部企業進行的網絡隨流檢測測試,為中國移動商用SRv6/G-SRv6技術構筑了堅實的技術底座,對大幅提升IP網絡監控管理精度及網絡智能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從企業規范到國際標準
DOH隨流檢測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早在2021年6月,中國移動通過對各技術方案優劣的深度評估,前瞻性地制定了以DOH攜帶隨流信息的技術標準作為企業規范。
DOH選項頭方案通過在IPv6報文中使用DOH擴展選項頭,可以支持端到端性能統計和逐跳測量。在完整統計系統中,中間節點轉發性能更優,在端到端性能統計場景中,甚至不需要中間節點,簡化了統計系統網絡。IP傳輸時,一種模式可同時支持單播和組播模式,能夠更有效地節約網絡帶寬、降低網絡負載,特別適合數據傳輸、網絡直播、視頻會議、視頻點播等網絡業務。
2021年10月,新華三聯合中國移動在IETF標準化組織提交標準議案,成為隨流檢測標準邁向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同年12 月,中國移動組織新華三等企業在國際信息港成功完成高精度隨流檢測功能的實驗室互通測試。
IETF草案Flow Measurement in IPv6 Network
(draft-wang-ippm-ipv6-flow-measurement-01)
在國家全面推進IPv6網絡升級改造、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大環境下,基于IPv6+的互聯網創新應用正在蓬勃展開。DOH隨流檢測技術在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運營商和以新華三為首的ICT產業鏈廠商的持續研發及推動下,將為政府、金融、電力、交通等關鍵行業客戶大規模的商用網絡提供智能、安全、可靠的品質保證。DOH隨流檢測技術標準的可商用化,也將徹底改變IPv6+時代的網絡運維方式,引領IPv6網絡進入智能運維時代。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