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工智能技術與智慧醫療產業的融合力度將不斷加大,同時將進一步促進智慧醫療產業的整合提升,催生出一批提供集智能硬件、診斷工具、醫聯平臺等于一體的智能云平臺企業。云平臺企業打造的智能醫療助手將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的貼身健康服務,也將成為一系列醫療軟硬件和綜合服務的一站式獲取出口。用戶可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與智能醫療助手進行實時溝通,獲取健康診斷、養生知識、保健建議等信息,并能從智能醫療助手所整合的設備、醫藥、醫生等資源中得到整體解決方案。
智慧醫療已經成為醫療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單兵能力的優秀或許已經不能滿足對于智慧醫療高速迭代的需求。在未來開放生態下的企業融合共生或將激發新的動力。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重要的智能信息技術應用于傳統醫療產業,提升了人們對于疾病的認知,推動了全球醫學影像診斷、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公共衛生防治、居民健康管理等諸多領域的發展,為傳統醫療向智慧化變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公立醫院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醫生診療能力提高,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能力也在提高。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新型遠程醫療系統等技術在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革新,健康需求的不斷提升,醫學與理工科的有機結合將使醫學發展從不可能走向可能。
智慧醫療是順應重大需求產生的新興領域,即更“準”的需求、更“快”的需求和更“省”的需求。政策、經濟、社會及技術維度利好智慧醫療發展,目前已進入到了智慧醫療的3.0階段。這一階段內容主要是實現個人健康管理和精準醫療服務,主要是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從過去“以治療為主”逐漸轉化為“以預防為主”,達到真正的智慧醫療。
我們首先應該做好“打基礎”的工作,得到準確、完整、結構化、機器可讀的數據,這是實現智慧醫療的前提和基礎。意識到這一點,國內多家醫療大數據及AI企業已經在垂直領域布局,借助人工精準標準+機器自動化、智能化方式完成病歷錄入與結構化處理,從科研服務切入,并把出院后患者的隨訪、康復數據與臨床數據相對接,從基因數據、影像數據、病理數據,到手術方案、術后反應、病人隨訪等,形成連貫患者就診全流程的結構化數據。
人工智能技術對醫療領域的賦能主要體現在智慧醫院建設和創新藥的研發。數據增速快于人手增速,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不容忽視。一方面是人均醫療資源不足,另一方面是醫療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兩方面。各地醫療資源之間,甚至醫院各科室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信息孤島,無法對病歷、診斷、治療和康復等重要環節進行信息互聯互通。
未來十年是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以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慧醫療產業,將給醫療服務業帶來革命性的升級。這種升級不是孤立的、顛覆的,而是融合、開放和切實解決問題的。智慧醫療有望成為解決醫療供需矛盾,提高就醫體驗的新策略。
人工智能技術將促使醫療行業出現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的分工,將出現線上人工、線下人工、線上機器和線上機器等四種類型。醫務工作者將從大量的診療業務中被解放出來,將走向復雜度更高、服務更細致的崗位,諸如,不規則疑難病癥的診斷和高端上門服務;而一批規則度高、判別難度不大的診斷都將由相應機器實施。總之,人工智能為智慧醫療產業帶來足夠的驚喜,讓醫療產業鏈得以進一步優化,并讓醫療行業走向更高效率與更高層次,未來更加值得期待。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