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受益國產替代,近幾年正迎來快速成長期,一方面源自中國大陸晶圓廠的快速擴產和份額增長,蛋糕正在變大。另一方面成長源自設備廠商的國產替代,設備國產化率有望迅速提升。
體現到微觀層面上,短期本土半導體設備企業已經進入業績兌現期: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率先發布中報業績預告,均超出市場預期,股價大漲。未來晶圓產能東移&國產替代邏輯長期存在,行業需求景氣度有望長期延續。
一、行業格局仍是歐美主導
2021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首破千億美元,中國大陸占約29%,達到全球第一,下游擴產持續拉動設備需求。
數據來源:中信證券
從行業格局來看,美日歐廠商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具備傳統優勢,占據半導體設備全球前15名席位。據測算,2021年中國大陸廠商營收體量在全球市場占比僅約2.5%。
數據來源:中信證券
二、設備各領域國產化率如何?
中信證券基于三座晶圓廠招投標數據,對2016-2022年累計采購設備的各細分市場格局進行了梳理,部分領域國產化率可達到20%以上,部分國產化率尚低。
(1)去膠:國產化率約74%(測算,下同),屹唐股份、盛美上海等位于國內前列;
(2)清洗設備:國產化率約38%,盛美上海設備中標數量僅次于日本迪恩士,至純科技、北方華創、芯源微等亦為國產替代主力,各家產品類型有所區別;
(3)氧化擴散/熱處理設備:國產化率約28%,北方華創、屹唐股份、盛美上海中標設備數量靠前;
(4)刻蝕設備:國產化率約22%,中微公司、北方華創、屹唐股份分列國內前三;
(5)化學機械拋光:國產化率約23%,華海清科為國內細分龍頭;
(6)薄膜沉積:國產化率約5.7%,拓荊科技、北方華創、盛美上海中標設備數量靠前;
(7)過程控制:國產化率約3.6%,中科飛測、精測半導體、睿勵科學儀器國內領先;
(8)離子注入:國產化率約3.1%,爍科中科信是為數不多獲得采購的國產廠商,凱世通半導體亦為國產化主力;
(9)光刻機:國產化率約1.1%,基本由荷蘭廠商阿斯麥壟斷,國內上海微電子實現零突破;
(10)涂膠顯影:國產化率約1%,日本東京電子領先,國內芯源微實現零突破。
總體而言,國內設備廠商在設備品類、工藝覆蓋率方面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美國制裁中國廠商事件已經激發國內廠商的供應鏈安全意識,國內晶圓廠有望加快供應鏈本土化,我們預計國產設備廠商接下來1~2年有望受益國產設備份額的階躍式提升。
三、相關標的
中信證券認為,產能擴張+國產替代積極推進,看好未來1~2年半導體設備行業發展。建議優先選擇賽道空間大、產品布局全面、技術實力較強的龍頭設備廠商,以及份額尚低、受益國產替代有望快速成長的細分賽道成長型企業。
(1)晶圓廠工藝設備: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建議關注屹唐股份、拓荊科技、華海清科、芯源微、至純科技、精測電子等。
?。?)測試設備/封裝設備:華峰測控,建議關注長川科技、光力科技等。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