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8日凌晨1:00,蘋果舉辦了今年的秋季發布會。非常湊巧,華為也在前天開了發布會。
除了發新品,他們還都宣布了一項新技術——將衛星通信用于手機。
不僅如此,收購魅族科技79.09%控股權的吉利旗下星紀時代公司宣布,將推出全球首款直連低軌衛星消費級手機。另據媒體報道,谷歌也宣布,下一代安卓系統也將支持手機衛星通信功能。
幾大科技巨頭都看好的衛星通信是什么?有哪些分類?對行業有何影響?
報告醬整理了一些報告和資訊,與你一起分享上述內容。
衛星通信是什么?
其實,衛星通信并不是新技術,甚至可以說已相當成熟且應用廣泛。只不過,將該技術融入到商用手機中還比較新鮮。
衛星通信,通過天上的人造通信衛星來收發信息,比如文字、語音。
華為發布會上,余承東表示,華為Mate50系列手機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
當身處荒漠無人區、出海遇險、地震救援等無地面網絡信號覆蓋環境下,可通過暢連App將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發出,與外界保持聯系,并支持多條位置生成軌跡地圖。
蘋果發布會上,稱iPhone 14 Pro兩年內將免費提供通過衛星的緊急SOS服務。連接后,iPhone會自動將您的答案、位置、醫療 ID(如果已設置)和電池電量發送給專業人員。
iPhone 14支持衛星通信緊急求助(Emergency SOS via satllite),基于研究兩年時間打造的定制組件、特定軟件,可以連接特定的衛星頻率,發送消息,再通過基站、中繼中心(如有必要),傳達給急救機構。
由于衛星通信需要將設備直接對準衛星,iPhone 14使用了波束成形、定向天線陣列,以及直觀的方向指示界面,根據提示即可找到衛星的方位。
極窄的衛星通信帶寬使得只能發送文本信息,蘋果定制了短文本壓縮算法,將體積減小3倍,在空曠的環境中發送一條只需不到15秒,而在樹蔭等有遮擋的地方可能需要幾分鐘。
iPhone 14衛星定位服務將于11月份上線,但首批僅支持美國、加拿大兩個國家。
衛星通信有哪些分類?
目前,市場關注的“衛星通信”分為兩類:北斗短報文及低軌衛星互聯網。
北斗短報文,是初級的衛星通信,即支持帶有特定功能芯片的手機終端通過北斗衛星轉發文字短信。
北斗短報文可以發布140字內的信息,既能夠定位又能顯示發布者的位置,主要應用在應急救災/科考/遠洋船只/登山探險等4G/5G通信網絡無法覆蓋的場景,在國防、民生和應急救援領域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此次華為Mate 50系列實現了與北斗短報文功能結合,沒有網絡信號時也能收發短信,但字符最多78個進制數/英文/數字,或者39個漢字,僅能應急通信。目前還達不到理想中的直連衛星上網沖浪、實時通信的狀態。
低軌衛星互聯網,是稍微進階的衛星通信,能提供更多元化的通信服務,即高帶寬、低時延、廣覆蓋的通信網絡。
低軌衛星互聯網短期作用是4G/5G補充,長期作用提供全域/全天時通信服務。
低軌衛星互聯網歷經三階段迭代升級,低軌衛星互聯網的技術能力完善,衛星互聯網具有不可替代的覆蓋優勢,是5G之補充,6G之初探。
這里,有一個小知識需要我們了解。
就像是城中區道路擁堵,三四五環需要建高架一樣,衛星在運行過程中,也需要使用外層空間的某一個軌道位置,而近地軌道可容納的衛星數量有限,容易“堵車”。
同時,低軌衛星主要采用的Ku及Ka通信頻段資源也逐漸趨于飽和狀態。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無線電規則》,近地軌道和頻率按“先登先占”、“先到先得”的原則協調分配,因此軌道和頻譜是太空中的稀缺戰略資源,各國加緊布局以期獲得先發優勢。在此過程中,衛星產業的戰略價值將逐漸顯現。
美國Starlink計劃至今,累計發射2600顆低軌衛星,我國星網公司也于21年4月落地雄安新區,據草根調研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已進入實施階段,節奏不斷加快。
根據我國現有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美國StarLink計劃的對標情況,機構認為在2020-2022年間,以國營企業為主導建設力量的低軌衛星星座將陸續面世,估計我國2022年共計在軌低軌衛星規模800余顆。
對消費者有何影響?
從產業鏈中看,消費者是其中下游的很小一個分類。終端應用最多的是運營及服務商。
對于消費者來說,有了衛星通信,以后不需要聯網了?
當前智能手機通信尚不能擺脫蜂窩移動網絡,衛星通信技術只是一種補充。
目前,衛星通信技術主要針對偏遠地區的通信難題,但由于物理距離限制,其網速延遲有一定上限,體驗并不會優于蜂窩移動網絡。因此,該技術目前是對當前5G基站網絡的一個重要補充,并不會改變移動運營商市場格局。
此外,雖然有在無信號覆蓋地區發送信息等優點,現階段,支持衛星通信技術的智能手機仍有許多缺點和難點。
難的地方在于,手機需要嵌入北斗短報文模塊,但這個模塊嵌入可能會讓手機體積變大,所以還需要在智能手機設計上進一步優化。
此外,除了零部件體積較大,支持衛星通信技術的智能手機,還有資費貴、通信延遲等缺點。
有多貴?在電商平臺上,一部便攜衛星電話的價格多在五千元到一萬元之間,有的甚至高達數萬元。
資費方面,以在中國使用海事衛星電話為例,除交200元入網費外,接打每分鐘費用約為1.8元。
那么,手機支持衛星通信后,用戶要為此買單嗎?
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通過普通手機使用衛星通信,用戶一定是要多付費的,這部分高成本手機廠商恐難以承擔,但具體通過什么途經收費,還不明確。
可以看出,對于消費者,影響不大,但對運營商及終端設備企業,意義非凡。
據《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內容指出,6G將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的全球無縫覆蓋,而星地一體融合組網技術也將成為6G網絡最重要的潛在技術之一。
6G最重要的核心技術——衛星通信,依靠不同軌道、不同種類、不同性能的通信衛星,實現手機信號全球覆蓋,走到哪里都有網絡。
6G技術預計2030年商用,到時候,再也不用擔心手機沒信號和網絡差的問題。
#By the way,華為蘋果你更看好哪個?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