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產業鏈
集成電路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半導體材料及設備,包括硅片、光刻膠、光掩膜版、靶材、CMP拋光液、電子特種氣體、試劑、封裝材料、光刻機、刻蝕機、離子注入設備、拋光機、薄膜設備、檢測設備等;中游包括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制造、集成電路封測;下游為集成電路的應用,包括通訊、消費電子、計算機、汽車電子、醫療器械、新能源、工業生產、航空航天、軍工安防等。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02 上游分析
1.硅片
(1)硅片產量
近年來,我國硅片產量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2017年至2021年產量從92GW增長至194.7GW,約占全球比重的97%。我國硅片企業憑借在單晶連續拉棒和金剛線切割方面的技術創新以及低電價區位布局資源優勢,建立了生產成本優勢,進一步鞏固了硅片產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預計2022年我國硅片產量將達到234.8GW。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硅片重點企業分析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光刻膠
(1)光刻膠市場規模
光刻膠是指通過紫外光、電子束、離子束、X射線等的照射或輻射,其溶解度發生變化的耐蝕劑刻薄膜材料,在半導體工業、PCB、平板顯示等領域廣泛應用。數據顯示,我國光刻膠市場規模由2017年58.7億元增至2020年84.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7%。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我國光刻膠市場規模可達98.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光刻膠產量
在國家一系列紅利政策以及半導體行業的帶動下,光刻膠的市場需求得到快速釋放,尤其是LCD光刻膠產量增長。數據顯示,我國光刻膠產量由2017年8萬噸增至2020年13萬噸。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我國光刻膠產量可達19萬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電子特氣
電子特氣是指在半導體芯片制備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各種特種氣體。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向國內轉移,國內電子氣體市場增速明顯,遠高于全球增速。近年來國內半導體市場發展迅速,相關下游領域的快速發展將帶動未來特種氣體的增量需求。
數據顯示,2020年電子特氣市場規模達到173.6億元,同比增速達23.8%,其中集成電路及器件領域占比44.2%;面板領域占比34.7%;太陽能及LED等領域占比21.1%。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靶材
(1)濺射靶材市場規模
按使用的原材料材質不同,濺射靶材可分為金屬/非金屬單質靶材、合金靶材、化合物靶材等。數據顯示,我國濺射靶材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207億元增至2020年的33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6%,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我國濺射靶材市場規模將達396億元。
數據來源:江豐電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濺射靶材應用市場結構
濺射靶材主要應用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液晶面板、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的物理氣相沉積(PVD)工藝,用于制備電子薄膜材料靶材市場最大的下游應用是包括半導體、液晶面板等在內的電子行業。其中濺射靶材在半導體領域的占比高達45%。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光刻機
受益于下游晶圓巨大需求、云計算和5G建設的發展,帶動集成電路需求增長,2020年光刻機銷售額與銷量增速穩定提升。2020年全球光刻機銷量為413臺,總銷售額為109億元,隨著下游市場需求持續升高,預計2022全球市場仍將持續增長,銷售額預計將達153億元,銷量將達510臺。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刻蝕機
刻蝕機主要用來制造半導體器件、光伏電池及其他微機械等。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刻蝕設備市場規模123.3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139.9億美元,2019-2022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8%。
數據來源:Gartner、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03 中游分析
1.集成電路市場規模
我國集成電路行業雖起步較晚,但經過多年快速發展,目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5411億元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1099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9%。展望未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規模將達到13085億元,同比增長15.9%。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集成電路產量
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量穩步提升。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達3594.3億塊,同比增長33.3%;2022年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達1660.81億塊,同比下降6.3%。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3.集成電路細分市場結構
從各細分市場發展情況來看,我國集成電路設計市場發展最快,其市場規模和市場占比逐年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總規模為13085億元,其中設計產業市場規模為3778億元,占比42.7%。伴隨著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集成電路設計市場在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價值和重要性日益提升。集成電路制造和封測市場的占比分別為28.9%、28.4%。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集成電路設計
(1)集成電路設計銷售規模
我國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雖起步較晚,但憑借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經濟的穩定發展和有利的政策環境等眾多優勢條件,已成為全球集成電路設計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集成電路設計銷售額來看,我國集成電路設計多年來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趨勢。
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銷售規模由2017年的1946億元增至2021年的4596.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預計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銷售規模將進一步增至4989.6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集成電路設計各區域銷售占比情況
由于全球缺芯漲價的影響,2021年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集成電路設計銷售額達2383.3億元,同比增長49.0%,銷售額占比最大,占全行業銷售額的51.8%;京津環渤海地區銷售額為984.3億元,同比增長76.7%,占比達21.4%。
珠江三角洲地區銷售額936.2億元,同比下降36.9%,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區的集成電路設計大廠華為海思受到美國制裁。中西部地區集成電路設計銷售額為573.7億元,同比增長40.3%,占比12.5%。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數量
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數量不斷增長,由2017年的1380家增至2020年的2218家,年均復合增長率12.6%。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達到了2810家,較上年的2218家增長了592家,同比增長26.7%。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集成電路封測
(1)集成電路封測市場規模
受益于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等新興行業迅速發展及國產替代效應加劇,下游企業對集成電路的需求強勁,我國封測行業增速較快。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封測行業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1889億元增至2020年的251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9%。預計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封測行業將達2985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集成電路封測市場競爭格局
近年來,中國封測企業通過海外并購快速積累先進封裝技術,先進封裝技術已與海外廠商同步,但先進封裝產品的營收在總營收的占比與中國臺灣及美國封測巨頭企業存在一定差距。國內封測龍頭企業江蘇長電進入全球前三,市占率達14.0%。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重點企業分析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7.企業分布熱力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04 下游分析
1.集成電路產品各領域銷售占比情況
從產品領域銷售占比來看,2021年消費類銷售額占比最大,達32.2%,其次通信類銷售額占比20.9%,模擬電路的銷售額達541.4億元,同比增長230.5%,占全行業銷售額的14.7%。
數據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消費電子
由于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促進了我國消費電子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數據顯示,我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16120億元增至2021年的1811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3.0%。預計2022年我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將達18649億元。
數據來源:Statist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汽車電子
近年來,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一直保持穩定增長,主要得益于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其市場規模達1029億美元,同比增長7.3%;2021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達1104億美元。預計2022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181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