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經濟成本還是身體素質來看,“登上太空”似乎都與普通人相隔甚遠。但如今,隨著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太空旅行”好像變得離我們越來越近。
近日,“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商業航天企業中科宇航董事長楊毅強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隨著商業模式的完善,中國有望于2025年開始亞軌道旅行,票價約在200-300萬人民幣之間。最遲到2027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便會到來。
中國商業航天事業雖起步較晚,但得益于政策、資本和市場的大力扶持牽引,發展態勢十分火熱。數據顯示,2015-2020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2.09%。
目前,中國的商業航天已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全國也已有多家企業具備商業航天相關業務。
1、全信股份
國內軍用光電傳輸領先企業,聚焦于軍工電子信息領域,主營光電傳輸、網絡與控制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傳輸系統技術解決方案的提供,主要產品有高性能傳輸線纜機組件、光電元器件、光電系統、FC光纖等,可覆蓋至航天、航空、艦船、電子和兵器五大軍工領域。
自成立以來,公司始終堅持產品自主研發制造。當前,公司已有多款產品實現國內首家替代進口,且已承擔了多項如航母、戰機、北斗導航、載人航天、運載火箭、重點型號飛機、大型深海戰斗艦艇等國家重點國防工程的傳輸線纜及線纜組件的配套任務。
其中,在高性能傳輸線纜產品領域,公司優勢明顯,曾成功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我國高性能傳輸線纜領域的長期壟斷。據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先后研發出超20個系列的高性能傳輸線纜產品,共計1000多種型號、40000多個規格產品。
當前,在航空領域,公司高性能傳輸線纜產品主要應用于直升機、無人機、預警機、戰斗機和教練機等軍用飛機;在艦船和軍工電子及兵器領域,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大型水面戰斗艦、驅逐艦、導航系統、飛機/船艦用電子通信設備、雷達和電子對抗中等。
而在航天領域,公司已相繼為神舟載人飛船、天和核心艙、天舟貨運飛船以及運載火箭提供了持續的配套,承擔了多項國家空間站及載人航天工程重要任務的線纜研制及保障工作。
2、江航裝備
航空機載細分領域龍頭,于2007年重組整合而成,專注于航空裝備及特種制冷領域,產業格局以航空供氧、副油箱為主,特種制冷和醫療健康產品為輔,主要產品包括航空氧氣系統、機載油箱惰性化防護系統、飛機副油箱等航空產品及方艙、裝甲、艦船用空調等軍民用特種制冷設備。
當前,在航空氧氣系統及機載油箱惰性化防護系統領域,公司是國內唯一專業化研發制造基地,相關產品主要配套供應于國內有裝備需求的所有在研、在役軍機及部分民機。
其中,在航空氧氣系統細分領域,公司掌握的機載分子篩制氧技術現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且成功打破了海外國家長期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公司在該領域具備行業壟斷性,是國內所有軍機氧氣系統獨家供應商,并已實現在航天領域為天河核心艙提供氧氣裝備。
在軍民用特種制冷設備領域,公司為國內最大的防務制冷設備制造商,系列型譜較全,相關設備產品已實現海陸空天全軍種的覆蓋,甚至在陸軍主戰坦克中的市占率達50%以上。
據年報,近年,隨著下游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放量,公司敏感元件業務比重持續增加。公司生產的有型波紋管、毛細管、壓力彈簧管、金屬軟管等敏感元件產品,目前已主要應用于軍民用航空領域,并實現航天員艙外航天服、神舟系列飛船及空間站的配套應用。
3、航天宏圖
國內領先的遙感與北斗導航衛星應用服務提供商,成立于2008年,主要從事衛星(遙感衛星和導航衛星)應用軟件國產化、行業應用產業化以及應用服務的商業化。
專注衛星遙感領域十余年,公司已擁有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遙感與地理信息一體化軟件“PIE”,形成了空間基礎設施與規劃、“PIE+行業”及云服務的三大產品線,實現了產業鏈中下游業務的全覆蓋。
其中,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慧地球云服務平臺“PIE-Engine”融合引入了人工智能、云計算、數字孿生、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具備強數據綜合處理能力,技術水平處于國際先進地位,在支撐陸海空導航、大氣海洋及陸地資源環境等衛星應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官網,公司當前“PIE”系列軟件產品已實現多平臺多載荷遙感數據的全流程加工處理與應用分析功能的覆蓋,可提供面向航天、航空等相關數據的預處理、高級處理、解譯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等功能,為氣象、減災、海洋、國土等眾多行業和領域提供空間信息應用整體解決方案。
近年來,為突破自主可控數據源瓶頸、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結構,公司啟動了分布式干涉雷達衛星星座建設計劃建設,據公司公告稱,其擬于2022年底發射國內首個商業化InSAR衛星星座。
屆時,依托SAR實時數據源,公司可在“PIE-Engine”遙感云服務平臺支持下,進一步發揮其在應用市場的優勢。
4、奧普光電
國內光電測控儀器設備的重要研發生產基地,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光機電一體化產品領域,主營產品為光電測控儀器設備、k9光學玻璃、光柵編碼器、航空/航天相機光機分系統、新型醫療檢測儀器等,主要應用于軍工企業和國防科研機構。
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公司當前已在光電測控領域形成較強優勢,具有國內領先的光學精密機械與光學材料研發和生產能力。
據統計,公司現有先進的精密機械、光學加工設備和檢測儀器近2000臺/套,并已在光學材料生產、光學元器件加工和精密機械加工等方面掌握了幾十項獨有的關鍵技術。
憑借在光學與精密機械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公司曾多次參與包括“神舟”號載人航天飛船在內的多項重大國家工程任務。
此外,近幾年,通過持續的外延并購,公司于2022年8月成為長光宇航控股公司。
該子公司在航天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優勢明顯,掌握了多項如超大尺寸復合材料噴管成型、火箭箭體成型、高性能熱熔預浸料產業化、衛星及空間相機結構輕量化等國內領先水平的關鍵技術,主要產品有固體火箭發動機噴管、箭體或彈體結構件、衛星結構件、空間站結構件等。
其中,在運載火箭領域,長光宇航當前產品已在火箭艙段、發動機噴管等部位有所應用,且在“快舟”系列火箭艙段等結構件上擁有較高市占率。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