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之前Intel等美國芯片企業公布業績大跌之后,近期中國臺灣的芯片企業也陸續公布三季度的業績,除了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聯電取得增長之外,芯片設計企業均出現大跌,跌幅最大的達到四成。
早前NVIDIA公布業績顯示利潤腰斬,Intel則在二季度取得了20多年來的首次虧損業績,AMD、博通等美國芯片企業同樣表示未來業績不容樂觀,顯示出美國芯片正感受到寒意陣陣。
如今寒意開始向其他海外芯片企業蔓延,日前中國臺灣省的聯泳、瑞昱等業績顯示三季度暴跌超過兩成,另一家新唐更是暴跌超過四成。還有韓國出口數據顯示芯片出口暴跌兩成多,三星凈利潤下跌超兩成,SK海力士更是暴跌39%并預計Q4由盈轉虧,顯示出全球芯片行業都遭受衰退的影響。
分析機構指出,芯片行業的衰退并不會在今年止步,預計明年全球芯片市場更進一步衰退25%,顯示出芯片行業的衰退至少延續到明年,讓全球芯片行業都擔憂未來的生存困境。
在過去兩年全球芯片行業可謂輝煌,芯片供不應求,企業甚至還得加價購買芯片,導致芯片價格暴漲近百倍,然而一年時間不到,芯片行業就急轉直下,除了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之外,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芯片采購國減少芯片也是重要原因。
從2019年以來,由于美國對芯片行業所采取的措施,全球企業都擔憂芯片供應問題,因此囤積芯片,導致芯片價格進入上升通道,投機資本眼見有利可圖因此加入炒作,導致芯片供應短缺問題加劇,芯片價格急漲。
中國制造同樣深受影響,華為汽車業務負責人余承東就表示以前價格10塊的芯片賣到2500塊還難以買到,為此中國一方面積極采購芯片,另一方面則是大舉發展芯片產業,經過近三年時間中國的芯片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中國的芯片產業其實發展已有近10年多時間,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推動中國芯片步入高速發展階段,不過當時主要是發展芯片設計產業,6年多時間國內就涌現了數千家芯片設計企業,打破了諸多芯片行業的空白。
2019年以來中國開始補上芯片制造這個短板,大舉采購光刻機等芯片設備,ASML賣給中國的DUV光刻機都滿足不了中國的需求,中國還大舉從日本采購二手光刻機,推動日本二手光刻機價格暴漲近兩倍。
到如今中國的努力終于取得成效,今年中國的芯片日產能突破10億顆,芯片自給率超過三成,芯片進口減少了600多億顆,甚至中國芯片還因為擁有價格優勢而大舉出口,中國采購的芯片占全球芯片市場份額近六成,中國的芯片自給率大幅上升推動全球芯片迅速從供給不足向供給過剩轉變。
如此也就不奇怪如今海外芯片行業都寒意陣陣,業績下滑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美國,美國的做法打斷了全球供應鏈,促使全球各個經濟體都發展自己的芯片產業,此前高高在上是芯片行業如今衰退也就在所難免。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