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已擁有了先進的云網融合基礎設施,在實現京津冀區域網絡全覆蓋基礎上,已與長三角、粵港澳和蒙貴等熱點區域高速直達,端到端網絡時延在10毫秒以下,滿足區域內及區域間的協同算力需求,實現了連通全國。
關于中國電信京津翼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
據了解,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位于天津市武清區高村科技創新園內,為中國電信“2+4+31+X+O”布局中的重要樞紐節點之一,擁有滿足約1.4萬個機架、容納30萬臺數據服務器的能力。
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立項于2018年10月16日,天津市政府與中國電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定該算力中心項目落戶天津武清。2020年3月24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進入開工建設階段,并于2021年6月底交付第一期機柜,創造了15個月交付的業界領先速度。2019至2022年,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還連續四年被列為天津市級重點建設項目。
據相關人士介紹,該智能算力中心投資102億元,總建筑面積約37萬平方米,建設內容為12棟數據中心、3棟動力中心和1棟生產指揮調度中心,是中國電信投建的面積最大、投資強度最高的數據中心。
中國電信工作人員稱,2024年全部建成后,該算力中心能夠提供約4.2萬個機架,預計可帶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上下游產業鏈投資近500億元。
節能減排,京津翼算力中心實現5G基站“零”能耗
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數據中心作為耗能大戶,探索優化能耗向綠色、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京津冀算力中心在供電方式上采用240V高壓直流供電技術,極大地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同時也提高了供電效率。與常規的交流UPS系統相比,直流供電省掉了逆變環節的電力損耗,并且不存在功率因數及諧波的問題,降低了線損,供電轉換效率更高,可以節約大量電能。
不僅如此,京津冀算力中心采用新一代分布式供電系統DPS,將集中部署的UPS,分散部署到每個機架,將鋰電池置于每個機架,相較傳統UPS電源采用的鉛酸電池,同等容量電池情況下,鋰電池每月維護耗電量約是鉛酸電池的1%。同時有效降低空調制冷功耗,有效節約電力能源。
京津冀算力中心在機房冷卻技術上采用DC艙節能技術、機房空調EC風機節能技術、蒸發冷卻節能技術、重力型背板熱管技術和冷凍水蓄冷節能技術降低機房制冷功耗,多種技術并行應用,有效做到節能減排。
京津冀園區除了在數據中心機房采用多種節能降碳技術外,還在樓頂基站應用多種零碳技術,通過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等多種手段,依托地理特點,實現5G基站“零”能耗。
作為天津市重點工程,京津冀算力中心的建成將大幅提升天津市通信基礎設施能力、產業集聚效能和招商引資的競爭能力。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