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給人類帶來的沖擊還在不斷繼續中,而物聯網的浪潮已經開始席卷整個文明世界,在打著“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大潮中,物聯網應用似乎正在改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物聯網能否成為未來整個信息科技行業最大的市場增長點?標榜物聯網的企業能否真正將其作為發展壯大的原動力?物聯網行業發展至今,最貼近消費者生活,也最受廣大用戶歡迎的便是消費類的物聯網應用,但真正從本質上改變人類生活的并不是這種2C業務,而是工業物聯網。GE公司曾在其有關物聯網發展的報告《IndustrialInternet:PushingtheBoundariesofMindsandMachines》中明確表示,將涵蓋制造業、自然資源開發業、建筑工業、公共事業等傳統的工業與運輸業和醫療保健業等行業統籌計算,全球經濟每年經濟總量的46%將從物聯網應用中得到現實利益;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一數字還將繼續上升。到2025年,預計廣義工業份額將增長至全球經濟的50%,這一比例意味著在未來的全球產出中,有82萬億美元來源于應用了工業物聯網的行業。
工業物聯網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獎更加突出,目前的中國市場,超過70%的中小企業還處于半自動化生產狀態,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推出以及對工業能耗降低和效率提升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工信部發布的相關預測顯示:未來10年里中國工業和行業物聯網市場的容量將將從2014年的6,500億增長至1.7萬億,成為整個物聯網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技術難題制約應用落地
工業物聯網技術是一個跨學科的工程,它涉及自動化、通信、計算機以及管理科學等領域。工業物聯網的廣泛應用還面臨著眾多的問題:
首當其沖的是設備兼容性問題,如何解決物聯網中所用的傳感器能夠與原有設備已應用的傳感器相兼容是工業物聯網推廣所面臨的問題之一。設備兼容關鍵是標準的統一,當前工業無線的三大標準HART、ISA以及WIA-PA均兼容了IEEE802.15.4無線網絡協議,但是相互之間的兼容性還存在一定問題。這就需要專業的硬件設計服務來幫助客戶克服相關的技術難題,確保整個設計不會存在任何兼容性的問題。
其次是信息數據的采集與智能處理的問題,價格低廉、性能良好的傳感器是工業物聯網應用的基石,工業物聯網的發展要求更準確的、更智能的、更高效的以及兼容性更強的傳感器技術。智能數據采集技術是工業物聯網發展的一個新方向,傳感器技術的變革是物聯網大發展的技術基礎。
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工業物聯網的安全問題,工業物聯網安全主要涉及數據采集安全、網絡傳輸安全等過程,信息安全對于企業運營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在冶金、煤炭、石油等行業采集數據需要長時間的連續運行,如何保證在數據采集以及傳輸過程中信息的準確無誤是工業物聯網應用于實際生產的前提。
“生態系統”決勝市場
面對涵蓋軟件、硬件、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一系列技術的工業物聯網應用,系統級解決方案成為市場競爭中必不可少的優勢。
在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中,無論是個人、物體,還是人機協同的過程,物聯網的設備都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在此環境下,硬件設計更加復雜。以前,硬件工程師會比較孤立地看待一個硬件系統設計,而現在,硬件和軟件工程師必須高度協調,考慮硬件和軟件以及后端服務總體呈現的方式。這帶來的挑戰是,對很多具有豐富的系統級運營經驗的系統集成商來說,解決客戶問題的經驗并不缺乏,客戶的需求也非常明了,但缺乏系統級的硬件設計能力是這些系統集成商進入全新的物聯網領域的最大的障礙。
成熟的物聯網應用,需要的硬件將涵蓋從傳感器到應用處理器,從閃存和云存儲到無線連接,從電源管理到高性能模擬等等一系列的硬件知識,同時還需要各種軟件加以配合,這對傳統的行業應用系統集成商來說是個不小的再投入。但另一方面,客戶的需求是急切的,很多硬件的方案容不得系統集成商自己從頭開發,面對如此需求,尋求如蒂蒙技術這樣有豐富硬件設計經驗和硬件供貨能力的設計分銷一體化服務商就可以事半功倍。
中國生態物聯網已在路上
早在2017年,工信部就已經提出全面推進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的移動物聯網基礎設施,加強物聯網產業的創新能力建設,推進公共安全、醫療衛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務領域應用示范的建設等工作。
到2016年中國的物聯網產業市場容量已經超過9300億元。在芯片、傳感器、終端設備、應用軟件、系統集成、通信網絡等方面都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基于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通訊網絡部署了超過1億的M2M終端。
但是相比歐美國家的物聯網水平,我國物聯網整體應用水平還處在較為初級的階段,物聯網的核心芯片、高端傳感器和智能硬件產品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在涉及物聯網根本問題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方面,中國相關產業仍存在較多隱患。
目前中國相關機構正在努力進一步加強對物聯網關鍵技術的攻堅;加快核心標準研制,積極推動自主技術國際化水平;重點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孵化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做好物聯網安全的頂層設計,構建有效的預警、監管、服務于一體的靈活機制,提升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盡管起步較晚,水平尚未達到國際領先,但從來不會輸在發展速度的上的中國在生態化物聯網的過程中一定可以再次實現“彎道超車”。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