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業互聯網”是指利用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構建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通過5G技術對人、機、物、系統等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實現途徑,助力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中,“5G+工業互聯網”將主要發揮基礎性作用、聚合性作用、融合性作用,推動產業升級與行業轉型。“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實施以來,行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從生產外圍環節逐步延伸至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檢測、故障運維、物流運輸、安全管理等核心環節,在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采礦、電力等5個行業率先發展,培育形成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廠區智能物流、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現場監測等10大典型應用場景,助力企業降本提質和安全生產。
12 月 18 日消息,中國信通院近日正式發布了《中國寬帶發展白皮書(2022 年)》(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提出,寬帶發展呈現四大趨勢,包括移動寬帶向高速泛在演進、固定寬帶向光聯萬物邁進、算力設施向多元融合發展、融合設施向智能高效升級。
移動寬帶向高速泛在演進。5G 技術標準向 5G-Advanced 升級,將在移動帶寬增強、超高可靠低時延、海量機器類通信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垂直行業、智能運維等領域擴展和探索,提供泛在萬兆體驗和千億聯接能力。5G 將支持更多的物聯網設備以更低的功耗接入網絡,5G 連接將加快從手機向智能穿戴、機器設備、汽車等一般物體延伸,持續賦能萬物互聯。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實現途徑,已經連續5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5G、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進入關鍵窗口期。立足制造大省、網絡強省,江蘇移動積極響應、快速布局,發揮特色優勢在工業互聯網浪潮中舞出“江蘇風采”。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工業碳排放占比高達70%。工業能耗是全社會總能耗占比最高的組成部分。推動“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深度融合,已成為支撐“雙碳”戰略落地、產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江蘇移動聚焦鋼鐵、石化、建筑、礦山等高耗能行業,推進“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通過解決生產端和用能端各要素的互聯互通,賦能制造業綠色發展,全力推動節能減排行動。
在我國,鋼鐵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最高的制造業,由于規模體量大、工藝流程特殊,減排工作的推進難度巨大。以“5G+工業互聯網”為基石,江蘇移動在中天鋼鐵南通廠區落地“5G+封閉式無人智慧料場”等信息化應用,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從源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自2019年正式啟動商用,5G技術應用在我國取得了顯著進展。業內人士認為,5G技術的特點和優勢在于行業應用,因此未來5G潛能的釋放需要進一步加大拓展垂直行業市場,產業各界要攜手推動5G融合應用向縱深發展,推進5G賦能千行百業。
覆蓋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作為一項通用的基礎技術,5G不斷賦能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為推動5G全面協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中央網信辦等9部門于2021年7月聯合發布了《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該計劃啟動實施以來,中國5G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迄今已廣泛應用于200余家智慧礦山、1000余家智慧工廠、180余個智慧電網、89個港口、超過600家三甲醫院項目中。
2022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的收官之年。幾年來,在政策紅利與市場推動的雙重作用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經從破土萌芽的起步發展期進入全面推進的快速增長期,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認知體系、實現路徑和實踐成果,有力地促進了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處于從起步探索轉向規模發展的關鍵期。工業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助力制造業、能源、礦業、電力等各大支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預計2022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總規模可達到4.45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3.6%,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工業互聯網進入產業深耕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夯基架梁基本完成、應用成效日益彰顯、產業生態不斷壯大、轉型動力持續增強。2022年4月,工信部發布《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提檔升級。我國工業互聯網正步入發展的黃金期,進入產業深耕、賦能發展的新階段。
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工業互聯網從無到有,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實現規模化發展。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強化。企業內網、企業外網質量持續提升,推動建設5G虛擬專網、混合專網近2800個,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穩步發展,標識解析體系“5﹢2”國家頂級節點全面建成,基本形成了政策完善、體系完整、創新活躍的發展格局,服務企業超20萬家,有力促進了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域數據互通和共享。“工廠”,是以工廠為重點,但不局限于制造業的傳統工廠,只要具備生產現場條件的行業和領域,包括礦山、港口、電力等各領域,均可積極探索建設5G全連接工廠。
如今,“5G+工業互聯網”正融入千行百業,加快規模化發展的進程和步伐。在礦山行業,一些項目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讓工人從“來回跑”變成“動動手”就能解決問題;一些煤礦借助計算機聽覺和聲紋技術,實現礦井危險場景無人值守,節省人力成本70%以上。在紡織行業,5G虛擬現場服務、現場輔助裝配、柔性生產制造等應用滿足各種各樣的生產需求,大幅縮減了生產時間。“良好的連接網絡為工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我國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正經歷從‘樣板房’到‘商品房’的拐點,并展現出越來越大的商業價值,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態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說。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5G+工業互聯網”在工業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能切實幫助工業場景降本增效。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