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醫療領域, 智慧的人體健康體征數據測量、采集、分析與干預是物聯網與醫療健康領域跨界融合的一個熱點領域。如今,“智慧醫療”正在逐漸走進百姓的生活,龐大“大健康”產業來臨,前景廣闊。在國家層面,健康中國升級為國家戰略,在未來五年,智慧醫療將迎來黃金發展時期,融合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健康服務產業進入新時期。
中產階級對醫保的依賴度逐漸下降,以前關注醫保有沒有覆蓋,現在更關注醫療質量。越來越多的國民愿意用好的藥物、器械甚至到國外就醫,從而帶動醫療消費提升,一方面,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醫療支出大大提高,醫保覆蓋制度不斷完善,醫療服務的潛在需求市場廣闊。
近年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平臺\大數據\傳感器等的飛速發展,快速推動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數據網絡快速形成,推動醫療真正進入智慧醫療時代,智慧醫療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迎來爆發。在國家政策、技術的共同驅動下,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個人智慧醫療體系正在形成,開始形成跨空間、跨部門的醫療數據融合應用雛形。
目前市場上已涌現出多個集多項身體檢測功能于一身的專業醫療級的健康數據采集終端,在筆者看來,通過“云+端”的物聯網概念,將體檢向社區和家庭延伸,可以形成連續的歷史健康數據記錄,為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和家庭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生命科學和大數據的融合,生命健康的爆發將獲得前所有為的機遇,在傳感器和大數據的推動下,以“健康”為核心的數據,建立起一個健康大數據平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處理這些數據,幫助人們做健康管理,推動醫療進入智慧醫療時代,也使得“精準醫療”變為可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一部手機就能實現預約就診、網上就醫等功能,“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復診續方、問診用藥、檢查預約、檢驗報告查詢及解讀、醫保線上結算、健康咨詢等服務,并且免費快遞送藥上門,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智慧醫療服務模式,為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注入新動能。
整體來看,醫藥行業暴利時代已經結束,未來提高質量將成為促進營收增長的原動力,藥物發展需要新的結構、新的靶點、新的劑型,鑒于國民對于醫療服務的剛性需求、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劇,未來醫療服務將持續高速增長,創新藥、康復、養老、血液制品、互聯網醫療等細分領域增長迅速。尤其是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創新能力的提升將成為關鍵。
在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方面,吳斌表示,互聯互通測評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強化信息化建設,從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為醫院管理提能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智慧醫院提供有力支撐。
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差異化醫療健康需求倒逼我們以更高的標準提供服務;引擎發力,由“被動”轉向“主動”,積極接軌“新科技”。眼前,借助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醫療健康”智慧醫療服務模式,通過物聯網醫療平臺,視頻連線,偏遠地區患者能得到大城市知名專家的問診、指導用藥、疑問解答,并在線接受健康科普知識宣教。還需要完善政策體系,創新管理機制,除了有“聰明”的車,更要有“智慧”的路,打通鄉村醫療“最后一公里”,切實給群眾帶來穩穩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