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主辦,北京信通傳媒·通信世界全媒體承辦的“2023 ICT行業趨勢年會”在北京召開。會上, 中國聯通5G共建共享工作組技術協調處副經理王波表示,中國聯通已建成一張覆蓋好、體驗優、技術先進、效能更優的世界級5G 精品網絡,并持續升級5G專網plus產品能力,發布最新5G行業專網產品體系3.0.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決方案和服務。
四張精品網 助力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黨的二十大深刻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提出了新任務、新部署和新要求。中國聯通積極踐行央企使命擔當,確立了“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的戰略定位,確定了面向數字經濟的大連接、大計算、大數據、大應用、大安全五大主責主業,從戰略高度和業務規劃出發厘清了面向數字經濟主航道的目標和任務,全面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加速向前。
據王波透露,新戰略實施以來中國聯通始終把加強精品網建設作為事關戰略全局的基礎工程,聚焦5G精品網、千兆寬帶精品網、政企精品網、算力精品網“四張精品網”建設,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助力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
針對5G應用于ToB,柏燕民先生指出,如果想要真正實現“全連接”,現在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連的深,深入生產域,解決行業典型應用需要帶寬和低時延并發業務需求,推出了業界首個子帶全雙工技術和產品,實現了單頻多能。二是連得起,通過RedCap這一”輕量級”5G物聯技術,對終端能力的裁剪,以更低的終端成本和能耗實現海量的5G連接。三是連得廣,通過多終端的協作技術,突破單終端設備能力瓶頸,改善上行能力不足,實現5G高速體驗的廣泛可達。
能效提升方面,柏燕民先生提到中興5G以零碳為目標,不斷追求“比特瓦特完美曲線”,通過設備級-站點級-網絡級,多級聯動的節能方案讓能耗完美匹配業務需求,不浪費每一度電。
柏燕民認為:“打造更高效的5G網絡,無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是關鍵”,業界首創無線智能編排,提出基站內生智能,實現了基站級業務識別,通過基站間的算力編排實現算力成池、按需共享,加上算力單板進行算力拓展,支撐內生智能應用的發展。再進一步引入意圖驅動,實現高效的業務分級保障。
廣電的5G服務就拓展到了除港澳臺的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即便在搞定最難的終端適配上,開網的短時間內,中國廣電就完成包含智能手機、老年機、電腦、穿戴設備、CPE等等逾550款主流終端的適配升級,四年內主流品牌的主力機型全覆蓋。此外,還實現了8月后主流品牌新品手機,均在出廠階段就支持廣電網絡。
穩定了十幾年之久的中國運營商格局,也從這一刻起,從三足鼎立格局,走向四強爭霸。
廣電能做好5G嗎?
盡管不到一年時間,廣電就實現了從簽署互聯互通協議到業務覆蓋全國、終端適配四年來幾乎所有主流設備。但作為5G運營商,作為轉校生的廣電真的有這個能力嗎?
一個不可忽略的基礎產業邏輯是:通信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向下兼容的行業。直白點說,就是要做好5G,就得有良好的4G基礎。
與此同時,建設基站成本不菲,要做好全國的網絡信號覆蓋,還沒有太多用戶基礎的廣電有這個技術和資本嗎?
另外,如果基站建設數量不足、質量參差,廣電的信號會好嗎?
這些質疑的答案,就藏在中國5G資源的頻譜之中。
事實上,關于中國5G的市場格局,并非呆板的四強廝殺。具體來說,所謂的牌照頒發,意思就是工信部劃出了一個頻段區間,讓特定的運營商可以使用。不同的頻段,對應的通信能力不同,對應的基站建設也不盡相同。
但整個過程中,卻并非四家企業各自獨占一個頻段,而是聯通電信在3.5GHz頻段共建共享5G,移動拿下2.6GHz的5G主頻段之外,還與中國廣電在700MHz頻段共建共享。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