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集微網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0pbgqscDZijULznPr6qLA
7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下一步還將出臺哪些政策來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實促進汽車和家居消費等政策,加緊制定實施汽車、電子、鋼鐵等十個重點行業穩增長的工作方案。加強規劃指導和政策引導,深化部省戰略合作,積極支持工業大省挑大梁。聚焦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企業,建立健全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問題訴求解決閉環機制,推動經營主體迸發更大活力。
二是努力擴大有效需求。深入開展消費品、原材料“三品”行動,組織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推動醫療裝備、通用航空、郵輪游艇等產業創新發展,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需求。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四五”專項規劃統籌調度,聯合國家開發銀行實施專項貸款,加大制造業投資力度。引導拓展重點國家及“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市場,鞏固工業產品出口。
三是發展壯大新興產業。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加速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邁進。加快發展5G、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進一步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光伏、通信設備等領域發展動能。
科技日報記者提問,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大模型的涌現,算力作為基礎支撐,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請問,目前我國算力產業的發展情況是怎么樣的?后續還有哪些工作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于算力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
趙志國回應,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加強政策引導,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自主創新,推廣算力典型應用,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算力綜合供給水平快速提升。算力規模持續提升,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長率,新增算力設施中智能算力占比過半,成為算力增長的新引擎。算力布局不斷優化,中西部算力設施占全國比例提升至39%,圍繞算力樞紐節點建設百余條干線光纜,網絡通達能力有效提升。標桿作用逐步顯現,已遴選77個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帶動液冷、預制化等一批新技術推廣應用,促進數據中心能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
二是算力產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前沿技術多點突破,面向大模型訓練、推理等高算力芯片持續迭代升級,多元異構計算技術加速普及,有力支撐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新興應用發展。整機供給能力保持領先,通用服務器、邊緣服務器性能不斷提升,國產品牌服務器競爭力持續增強,服務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計算類產品產量全球第一。
三是算力賦能千行百業穩步深化。從應用領域看,算力應用已逐步從互聯網向制造、金融、交通等傳統行業、實體經濟拓展。從支撐能力看,依托堅實的算力支撐,生物醫藥、天文地理等科技領域產生一批研究成果,智能駕駛、影視渲染水平大幅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切身體會到算力帶來的變化。從生態體系看,以云服務為主要代表的算力服務不斷普及,涵蓋應用、軟硬件產品和設施等的產業生態不斷完善,有力促進了各領域數字化轉型。
正如你所說,近期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對算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部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一步加快推動我國算力高質量發展。
一是持續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出臺指導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加強先進存儲產品部署,開展算力網絡優化行動,加快構建云邊端協同、算存運融合的一體化、多層次的算力基礎設施體系。指導有關單位和地方積極探索,加強算力資源統籌和互聯互通,實現資源高效集約利用。
二是聚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升級。加強先進計算、算網融合等技術研究和核心器件、設備攻關,著力推動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礎性原創性技術突破,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水平。
三是激發算力應用賦能價值。面向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領域需求強化算力支撐,持續賦能科技創新。鼓勵企業推出滿足不同行業和企業需求的算力產品和服務,通過算力應用創新大賽、“算力中國行”等活動加強宣傳推廣,持續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