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在近期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學術年會(2024)上,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中國不少大模型都是“套殼”。
薛瀾稱,目前中國AI發展態勢基本平穩,國內有超過130個大模型,盡管單從量上講進步很大,但實際上中國大模型還存在不少問題。
其認為,有不少大模型是用“套殼”和拼裝的方式構建的,而且算力也被“卡脖子”了。
薛瀾表示:“目前很多國外的模型是開源的,在開源的基礎上進行套殼就可以形成一個套殼的大模型,接著再將一些這樣的大模型拼裝在一起就變成更大的大模型,這種方式做出來的大模型背后的原創性是有限的。”
“另外,我們算力也被“卡脖子”,比如英偉達的GPU A100和H100被美國禁售,很多公司受到影響。”
同時其還認為,中國數據質量比較低、沒有真正產業化、相對標準化的數據服務商還比較少、而且中國資本短視等,都是中國大模型產業下一步發展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