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硅片是生產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傳感器等半導體產品的關鍵材料,處于半導體產業鏈上游關鍵材料環節。半導體硅片行業具有技術難度高、研發周期長、資本投入大、客戶認證周期長等特點,因此全球半導體硅片行業集中度較高。與國際主要半導體硅片供應商相比,中國大陸半導體硅片企業技術較為薄弱,硅片供應能力不足,高度依賴進口。
將通過數據詳細解讀2023年我國半導體硅片的進出口現狀,發布《中國半導體海關進出口數據-硅片》。
進口額下降19.7% 出口額持平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硅片整體進口金額達到26.34億美元,同比下降19.7%,數量為2.25億片;出口金額達63.8億美元,同比持平,數量為79.28億片。出口額大于進口額,但是出口數量遠遠大于進口數量。經計算,進口硅片單價為11.72美元/片,出口硅片單價僅為0.8美元/片,進口硅片價值遠大于出口硅片價值。
2023年,我國硅片進口額大幅下降,出口額同比持平。從單價看,進口硅片價格遠高于出口硅片價格,且進口芯片價格同比小幅上漲,出口硅片價格同比有所下降。
6英寸以上切片進口額占比下滑
根據大陸海關口徑,“3818”子科目包括“7.5cm≤直徑≤15.24cm的單晶硅切片”、“直徑>15.24cm的單晶硅切片”、“其他經摻雜用于電子工業的已切片化學元素等”,海關統計口徑以6英寸和3英寸為節點。
據統計,2023年,進出口硅片直徑>15.24cm的單晶硅切片(6英寸以上硅片)占主要組成部分,進口額為21.33億美元,占比80.99%,同比下降23.5%;出口額為53.84億美元,占比為87.23%,同比下降3.4%,6英寸以上硅片進口額下降明顯。
高品質硅片單價上漲
從進口國家或地區看,2023年,我國6英寸以上硅片主要進口國家或地區有:日本、中國臺灣、韓國、德國、新加坡、美國、法國、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日本、中國臺灣、韓國是我國重要的海外進口地,其中日本的進口占我國進口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排名前十的國家或地區進口硅片單價有明顯差異,價格較高的是德國、美國、日本,其中德國單價超過139.6美元/片,價格較低的是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其中越南單價僅0.5美元/片。單價較低主要是因為統計數據包含了大量廢片、再生片等其他硅晶圓,而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地也是向中國出口廢片、再生片的主要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單價較高的幾個國家或地區單價比去年有所上漲,而單價較低的同比有所降低。
出口至印度總額增長超13倍
從出口國家或地區看,2023年,我國6英寸以上硅片的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有: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韓國、中國臺灣、印度、柬埔寨、新加坡、美國和日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是我國主要的海外出口地,市場份額占比超過15%。相比去年,出口至印度金額增長超13倍。另外,泰國出口額同比增加明顯,越南、馬來西亞、韓國、中國臺灣出口額均同比下降。
從出口單價看,我國出口硅片的價格普遍很低,平均單價不足1美元/片,與去年相比單價下滑。只有向美國出口硅片價格較高,達62.3美元/片,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平均出口價格,且價格同比增長。
滬蘇京、蘇滇浙分列進出口前三
2023年,我國6英寸以上硅片主要進口收發貨地有:上海、江蘇、北京、陜西、安徽、湖北、廣東、浙江、遼寧、天津等;主要出口收發貨地有江蘇、云南、浙江、廣西、上海、河南、天津、陜西、廣東、寧夏等。
值得一提的是,進口至北京、湖北和安徽地區的硅片單價較高,分別達147.8美元/片、118.8美元/片和87.5美元/片。進口至浙江、陜西和廣東地區的的硅片價格偏低,分別為1美元/片、9.3美元/片和9.7美元/片。
附注:
本文統計的半導體硅片海關編碼為“3818”,商品名稱為“經摻雜用于電子工業的化學元素,已切成圓片、薄片或類似形狀;經摻雜用于電子工業的化合物”。根據海關總署進出口稅則商品及品目注釋,本品目主要包括本品目包括:
一、通常按百萬分之一比例摻入硼、磷等的第二十八章所列化學元素(例如,硅和硒),只要這些元素呈圓片、薄片或類似形狀。當呈拉制后未加工形狀或呈圓筒狀或棒狀,則應歸入第二十八章。
二、通常含有百分之幾某些添加物(例如,鍺、碘)的電子工業用硒化鎘、硫化鎘、砷化銦等化學化合物,不論呈圓筒狀、棒狀等,還是切成圓片、薄片或類似形狀。
本品目包括拋光或未拋光晶體,不論是否涂有均勻外延層。
經進一步加工(例如,經選擇擴散)的本品目貨品應作為半導體元件歸入品目85.41。
該品目下子目錄有三個:
一、商品編碼為“38180011”,商品名稱為“7.5cm≤直徑≤15.24cm的單晶硅切片”;
二、商品編碼為“38180019”,商品名稱為“直徑>15.24cm的單晶硅切片”;
三、商品編碼為“38180090”,商品名稱為“其他經摻雜用于電子工業的已切片化學元素等”。